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中耳炎发病症状 >> 正文 >> 正文

影响宝宝成长的中耳炎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17-7-27
part1宝宝得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中耳炎是指中耳发炎,一种影响到听力健康的耳病,中耳炎分为急、慢性中耳炎等,不同类别有不同症状。患了中耳炎的孩子一般表现为倦怠、耳痛、发热等。

中耳炎是影响听力健康的疾病

耳朵分外耳、中耳、内耳,中耳炎就是常说的中耳发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耳病,儿童时期由于咽鼓管的构造特点,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此病,幼小病儿的急性症状表现特殊,因此要有所认识和警惕。中耳炎是一种影响到听力健康的疾病,不容小视,如果严重,可能会引发听力下降,所以一旦发现有耳部不适,就一定要及时治疗。

中耳炎分类的症状

中耳炎是儿童很常见的疾病,有急、慢性中耳炎之分,也有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特殊类型中耳炎等之分。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宝宝听力下降,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宝宝耳痛剧烈、耳鸣及听力减退、耳内流脓,同时可伴有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宝宝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部分宝宝可有耳鸣,

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可出现剧烈眩晕。

患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发热等

患了中耳炎的孩子一般表现为倦怠、耳痛、有时发热,严重的体温可达40℃以上,还可发生惊厥(少见),且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感冒后患中耳炎的往往是学龄前部的幼儿,孩子不会诉说,家长要认真观察其病情,如果感冒后又出现发热、耳痛、手拍耳部、耳朵流脓等症状,最好带孩子上耳鼻喉科就诊。如果宝宝感冒没有及时治疗,同时家长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看电视开的声音很大,或者不理睬人,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等,最好也应该看耳鼻喉科,以排除中耳炎影响听力下降等情况。

part2宝宝得中耳炎怎么办?

中耳炎一般是由感冒引发,小儿患中耳炎的概率高于成人。中耳炎的治疗,采用药物、咽鼓管吹张等方法。分泌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伤听觉神经。

小儿患中耳炎的概率高于成人

中耳炎一般是由感冒所引发,小儿患中耳炎的概率要高于成人。这是因为小儿感冒,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感冒后期,鼻涕变为脓性分泌物,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由于小儿咽鼓管比成人短,咽口位置低,鼻咽部分分泌物易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如果小孩经常鼻塞、流鼻涕、打呼噜等,医院诊治,因为这些情况很容易诱发中耳炎。另外有的宝宝经常躺着喝奶导致呛奶,奶液流到中耳处也容易诱发中耳炎。

对于幼龄宝宝,要注意不要躺着喝奶,应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对于大月龄的宝宝,就要注意预防感冒。另外,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出现睡觉打呼噜的情况,医院检查病因,对症诊治。

采用药物、咽鼓管吹张等治疗方法

如果是化脓性中耳炎,通过清洗脓液、抗生素消炎等处理,多会逐步好转。

急性中耳炎伴有中耳腔积液,通常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包括局部滴耳液、滴鼻液,同时治疗感冒。如药物治疗无效,还可进行咽鼓管吹张和理疗。这样一方面可缓解症状,促进积液吸收,另一方面可缓解鼓膜与听小骨粘连,以而改善孩子听力。

如果经保守治疗无效,发展成为慢性中耳炎,并出现明显积液,这就应该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中耳腔置管引流术,将中耳腔积液引流在外,有些需同时进行内窥镜下腺样体摘除术,从根本上消除发病原因。如果慢性中耳炎没有明显积液,则可进行内窥镜下腺样体摘除术,加上中耳腔灌洗术,如此一来,孩子复发中耳炎的几率将会大大减少。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也可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必要时通过小手术将耳朵里的积液抽出即可,同时要治疗鼻炎鼻窦炎,预防感冒,或者切除鼻子里引起打呼噜的腺样体,才能从根本改善症状。

小儿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医生会根据中耳炎的病程程度,最终决定治疗方案。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损伤听觉神经

无论何时,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儿,只要发现语言延迟,有学习问题,或怀疑有听力损失,注意力不集中等,均应做听力测试。小儿患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来说,对声音的影响是轻中度的,且多数是轻度听力受损,对于短期语言发育一般影响不大,但对于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的影响。但是,如果发病时间持续太长没有及时治疗,也是有可能发展成听觉神经受损的,这样势必会影响生活学习甚至语言发育。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语言是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听力正常的小儿自出生后就能听到正确的语言和词汇,逐渐学会说话并发音正常。听力障碍的小儿因不能正确地感知日常语言,则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所以儿童期的听觉正常与否对其语言发育关系重大。

part3怎么预防宝宝得中耳炎?

母乳喂养可预防中耳炎,主要是母乳免疫成分、喂养体位等因素。发现孩子说话明显大声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送医就诊。洗澡耳朵进水,对中耳炎影响不大。

母乳喂养预防中耳炎体现3方面

母乳喂养能预防中耳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喂乳时体位较垂直,而奶瓶喂养的婴儿大多为仰卧式,仰卧使得液态食物易于返流至咽鼓管,导致感染的危险性增高;

(2)母乳中的免疫成分(如SIgA)可阻止某些细菌吸附于咽后璧的细胞,限制了这些细菌进入中耳;

(3)母乳中的前列腺素能降低管壁(咽鼓管、中耳等)的通透性,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不易侵入,起到保护作用。

孩子有异常表现应及时送医就诊

早期发现孩子的中耳炎,家长要发挥关键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说耳朵痛、耳朵流脓,家长会警惕是否患有中耳炎;但一些状况并不典型,家长往往容易忽视,这里我们就做一下详细介绍:新生儿婴儿期晚上反复哭吵无法入睡,可能是耳朵痛;孩子讲话声音明显变响,看电视时音量开得很大;孩子鼻子堵塞厉害,并伴有耳朵感觉闷,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积液;与孩子交谈时,总是“啊?啊?”,需要重复几遍才能听清楚,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反复感冒发热;睡眠时经常打鼾,也容易导致中耳炎,如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医院进一步检查。医生会首先用电耳镜观察鼓膜和中耳腔进行初步判断,再通过一系列先进听力学检查进行确诊,辨别出孩子是否患有中耳炎,中耳炎的程度是急性还是慢性,以及听力损伤情况。此外,医生还可通过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观察其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程度,再依据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系统治疗。

洗澡耳朵进水对中耳炎影响不大

给宝宝洗澡时候,宝宝耳朵进水,一般是外耳道进水,一般对中耳炎影响不大,如果宝宝耳朵进水,先将宝宝侧躺着放于自己的大腿上,使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数次,将水“吸”出来。或者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唇,诱使其做张嘴动作,反复多次,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赞赏

长按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fb/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