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日,南京93例新冠肺炎患者中,63例已治愈出院。阶段性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这背后,除了医护人员的努力和坚守外,专业和方法同样重要。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南京摸索出了哪些方法?目前病人救治工作有哪些最新进展?
一人一方案“人盯人”阻击新冠病毒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南京市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在这里被救治。在疫情尚未全国蔓延之际,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就成立了应急梯队,并进行应急演练。
医院院长易永祥介绍:“我们医护人员经过及时培训,警觉性比较高。1月19号第一例患者来了后,及时给病人留观,送到汤山院区来进行检测,最后确诊。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因为这名患者被感染。”
新冠肺炎患者初期症状往往很轻,但病情变化快、不确定性强。在隔离病区,医护人员4小时一班倒,有时换个班的时间,患者病情可能就完全变了样。如何保证病人治疗的延续性,关系着救治能否最终成功。
易永祥介绍:“所以后来我们就制定了方案,每一个病人,都有医生,当然也配了护士。这个病人你要专门盯着他看,重点的病人、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我们重点去盯防。”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区医疗总负责殷国平说:“换人不换班,病人病情发生了变化,或者医嘱发生了修改,都要跟我们负责医生通报,让负责医生随时了解病人动态。”
盯紧每一位病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面对“变化莫测”的病毒时,医护人员的制胜法宝。随着治愈病人越来越多,这里也摸索出“重点监测、一人一方案、每日会诊、同步中西与心理治疗”的治疗理念,并向全省推广。
南京“火神山”2.0版本启用已接收一部分轻症患者
为了提升救治能力,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在原有病区的附近,新建了一个应急病区,它也被称为南京“火神山”的2.0版本。一部分轻症病人也被转移到这里,进行更好的救治。
在这一应急病区,病房主要分为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病人通道与医护人员通道均有单独出入口,所有病房设置独立卫生间,保证零污染。
易永祥介绍:“可以更好地隔离,交叉感染的概率就会更少。应急病房现在有72间,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随时可以把它开到南北88间,本来是11间负压ICU,加上现在正在建的,能够达到30多间负压ICU,应该能够满足一半疫情的整体救治工作。”
疫情不结束不松懈坚守到最后一天
连续一个多月,易永祥作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抗疫“领军人”,始终坚守在前线。他既要参与患者救治,又要保证医护人员安全,始终紧绷着神经,不敢松懈。一度因工作劳累,导致中耳炎发作,疼得睡不着觉,但易永祥说这些都能克服,“只要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们就会在这里坚守一天。”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1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