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品牌良药成百姓安康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1.单纯型
最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黏膜,一般无肉芽或息肉形成,因此又有黏膜型之称。当黏膜受感染发炎时,及时适当的治疗,鼓膜穿孔处引流通畅,炎症可控制。鼓膜穿孔大者,锤骨柄亦可见破坏。乳突气房良好,无明显变化。病理变化主要为鼓室黏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
临床特点。耳间歇性流脓,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量增多;脓液呈黏液性或黏脓性,一般不臭,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多呈中央性穿孔,大小不一。一般有轻度传导性聋。
2.骨疡型
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3.胆脂瘤型
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非真性肿瘤。胆脂瘤对周围骨质的直接压迫,或由于其基质及基质下方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如溶酶体酶、胶原酶等)和前列腺素等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炎症可由骨质破坏处向周围扩散,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
(1)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抗生素滴耳液和全身用抗生素控制中耳炎感染性炎症。很多患者以为中耳炎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根治,这其实就是中耳炎的治疗误区所在。药物治疗仅能起到暂时缓解中耳炎局部感染性炎症的作用,所谓治标不治本。实际上,只有通过现代耳显微外科的处理才有希望彻底解决问题。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用药方法:滴耳法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2)手术治疗:
中耳炎手术的目的有三方面:首先,彻底清除病灶,获得一个“干耳”(而非长期流脓的耳朵);其次,防止因中耳炎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比如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第三,通过手术修复或重新建立“鼓膜-听小骨-内耳”的传音结构,使患者受损的听力得以恢复或者部分改善。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鼓膜修补术、探查并重建听骨的鼓室成形术;对于中耳炎肉芽或胆脂瘤向内向后侵犯范围大的病人,需要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来清除鼓窦和乳突里的病变,并且酌情采取完璧式或开放式的鼓室成形术。
如果患者的听小骨被破坏或因胆脂瘤侵蚀不适合保留,就需要采用人工听骨来重建听骨链。成熟应用于临床的人工听骨种类包括:Teflon高分子材料人工听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和钛听骨。医生根据术中所见听骨破坏程度、残余听骨的条件来选用合适型号的人工听骨。
对于有些严重而复杂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了防范内耳感染、降低病变复发的机会,可能需要为患者行分期手术来分别完成病变清理和听骨重建。为了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治疗时间,医生会争取将将清除病灶和重建听力放在同一次手术中完成(一期完成听力重建)。但有部分患者术后听力恢复仍不太满意,这是由于新生的鼓膜在愈合过程中受到瘢痕牵拉,和听骨之间的连接可能发生错位,对于这种情况就只好选择一年后行二期手术。所以,医生会在术前将病变的情况和术后可能的效果与患者进行讲解和沟通,医患双方共同商量来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fb/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