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炎症,多见于5周岁以下儿童,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中耳炎患儿发作常常有发烧,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小的孩子不会表达常常会有抓耳朵,摇头的动作征兆,及早要留意,并及时就医检查,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影响小孩的听力
宝宝中耳炎症状宝宝中耳炎早期
宝宝中耳炎症状有哪些?宝宝开始出现中耳炎时,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宝宝中耳炎进展期
宝宝中耳炎症状有哪些?宝宝中耳炎逐步进展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宝宝中耳炎高峰期
宝宝中耳炎症状有哪些?宝宝中耳炎到高峰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宝宝中耳炎如何早期发现宝宝中耳炎症状早期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给宝宝掏挖耳朵,不小心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早期也叫卡他性中耳炎
宝宝中耳炎初期症状——卡他性中耳炎是急性中耳炎的早期情况,卡他性中耳炎又被称为分泌性中耳炎。听觉障碍为此类中耳炎的最常见症状。卡他性中耳炎的听觉障碍很有特色。
具体表现:
患上卡他性中耳炎的小伙伴们听外面的声音会非常低,但听自己说话声却是会变大。在吞咽时,患耳内有回声。有时体温会有轻微的升高。小儿患病后会比表现为高热,哭闹不安。小儿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如果宝宝患了中耳炎症状,父母肯定急着想知道怎么治疗,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怎么治疗宝宝中耳炎吧。
中耳炎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其次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也十分重要。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要注意,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
3、滴耳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4、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5、如果是卡他性中耳炎患儿,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6、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
总之,有出现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正确的喂奶方法是:抱起婴儿喂奶,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5分钟。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5%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fb/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