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中耳炎初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李士懋阴虚发热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2-5-7

阴虚发热

李某,女,37岁,西医大夫。年8月25日就诊。

体温38℃左右,持续不退已月余,曾用西药无效,前来求治。体温早上37.3℃、下午38℃左右已月余,伴有五心烦热,由胸至咽喉发热,口腔舌热难忍,舌伸出口外方觉好受,鼻腔热,自觉呼出之气也是很热,周身肌肤也觉灼热,睡眠欠佳,纳呆,二便正常。

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为阴虚发热,治以滋阴清热,方用秦艽鳖甲散加减。

秦艽0g,地骨皮5g,柴胡8g,青蒿30g,当归0g,石斛5g,麦冬0g,生牡蛎30g,丹皮5g,乌梅0g,知母8g,鳖甲5g(先煎)

2剂。

9月日二诊:药后睡眠好转,纳增,便溏,他症如前,舌红,苔薄白,脉细数。上方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4剂。

9月5日三诊:药后腹泻,日3次,口舌鼻咽喉热以及肌肤热均减,但五心仍烦热,舌红减,舌苔薄白,脉细数,体温已降至37.4℃左右。

秦艽0g,鳖甲20g,地骨皮20g,柴胡8g,青蒿30g,丹皮0g,山药5g,生牡蛎30g

3剂。

9月0日四诊:五心烦热及周身各处之热均明显减轻,大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无力。上方再进7剂。

9月22日五诊:症状均已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已7天。

该患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则咽鼻口舌发热;虚热蒸于外,则肌肤热,体温升高;热扰心神则睡眠欠佳,阴虚内热则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用青蒿鳖甲散治之,方中秦艽辛散苦泄,散风除湿,去骨蒸劳热;地骨皮清热凉血,散表邪,清里热,去汗除蒸;秦艽、地骨皮合用,能散内热而除蒸;青蒿苦寒清热,芳香透散,可使阴分伏热由阴分透出阳分,《本草图经》曰:“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柴胡透表泄热,可解肌热而升阳;丹皮清热凉血,除蒸退热,《本草纲目》说丹皮“治血中伏火,除烦热”;麦冬、生地养阴,清心除烦;石斛生津养阴,除虚热;知母滋阴降火,当归和血;鳖甲与生牡蛎,育阴潜阳,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潜降上炎之火,而疗口舌咽鼻之热,牡蛎并能安神;乌梅味酸,能生津,引诸药入骨,涩肠止泻。全方共奏滋阴退热、除蒸之功。服药过程中,出现腹泻症状,系因当归、知母、麦冬等均有润肠通便之功,虽有乌梅止泻,但力薄难当,故下方去掉这些药,而加山药,因山药甘平且有涩性,能补气养阴,健脾止泻,药后大便即正常。

拓展阅读:

医之以讹传讹者多矣--间歇性跛行案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梦遗滑精《伤寒》、《金匮》方在男科病的应用治小便遗精白浊方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下》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编辑整理/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旨在传播中医知识,喜欢李老的著作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9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