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又来信了,作为一个二娃的妈,她的文章几乎都是围绕着孩子的。所以女人当了妈妈后,世界就变了,什么文艺、浪漫、情调。。。。能让孩子吃饱吗?能让孩子晚上不闹吗?能让孩子不生病吗?
啥也不能,还扯啥?
直接进入主题吧:
小儿消化不良、积食、鼻炎和龋齿,都会在口腔里面会产生不同的味道,酸味,臭鸡蛋味儿,腥臭味儿……好吧,真的是五(chou)味(qi)杂(xun)陈(tian),难以言表。
现在就让我们捏着鼻子,分析一下这些味道的缘由吧!
1、酸味
闻到这种味道的时候就表示有积食,消化不良。主要是因为孩子吃的东西没消化完,鸡、鸭、鱼、肉等吃多了,人体的温度适合发酵,就会出现酸腐的现象,胃气上逆返到口腔,就闻到了酸味儿。还有些孩子吃的并不算多,但嘴巴里也会出现酸味儿,说明孩子的脾胃阳气不足,虽然没吃多少,但孩子仍然无法将吃的食物消化掉。
2、臭味
臭味儿其实就是酸味儿的升级版7S,说明孩子积食了一段时间,累积了一定量的腐败食物,重度发酵后就成了臭味儿。闻到这种味道,不但说明积食情况更严重,并且已经有胃热了。
胃热会引起牙龈发炎、口腔溃疡、扁桃体发炎、中耳炎、鼻炎等疾病,所以,这些问题多与“胃火”有关,“胃火”基本都是吃出来的问题。此外肉类、蛋奶、甜腻食物吃多了,都会导致“胃火”。因此,调整饮食消除胃热,这些症状也都会随之消失或者缓解的。
另外,肺如果有问题,有可能也会通过呼吸道将异味从口中散出来,呼出气体可带腐烂臭味,这种味道比较特别,有时是有些许腥臭味儿,闻到这种气味儿的时候最好找专业的医生辨证处理,以免耽误治疗。
当然,除了这些病理性的“重口味”以外,还有一些正常范围的气味儿。
1、奶腥味
以母乳或乳类食品为主食的小宝宝,嘴巴里常有一股奶腥味,这可不算异味儿啊,甚至可以定义为“奶香味儿”呢。
2、晨起口臭
如果没有给小盆友建立口腔清洁的好习惯,那么嵌塞于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就会发酵腐败,小嘴巴里当然会散发出不良的气味儿。尤其是早上起床,会闻到淡淡的酸味儿或酸腐味儿。
如果积奶或积存的食物残渣未能及时消化,存留了一夜之后也会发酵散发味道,这时候一杯淡盐水或淡盐米汤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注意,这里的盐我们是尝不出来咸味儿的,入口有一点涩涩的感觉就是刚好了,喝下去既可以补充一夜流失的水份,还可以软坚散结引火下行。
综上所述,引起孩子口腔异味儿的原因,以脾胃失衡为最多、最常见,而胃的问题又主要是饮食不当引起的。
肉类、煎炸食物、甜食、奶制品这些肥甘油腻的饮食助湿生热,造成脾失健运,导致“重口味”,所以一定要合理的烹饪,少吃或者不吃。这点异味儿是身体在发出警告,肥甘油腻正在消耗孩子体内大量的阳气,如果不及时调整,则可进一步导致抵抗力下降,变为易感体质。常见易发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那如何预防口腔异味呢?
1.外养
大人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勤刷牙勤漱口,对于以奶类为主要食物的小宝宝来说可以喂些温开水冲洗口腔,也可以在用纱布裹在食指上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舌头、牙龈和口腔黏膜;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儿童专用牙膏刷牙,成人牙膏因含氟,宝宝要慎用。
2、内调
小儿口臭主要分为胃有湿热和食积两大类。胃有湿热的孩子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苔薄浮黄或苔黄厚腻),口臭的同时伴有烦躁脾气大,自汗,夜卧不宁等症状,许多孩子还伴有大便秘结。食积型口臭多见于添加辅食之后1~6岁的孩子,大部分原因是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导致的。
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先生写过一本《脾胃论》,通篇只讲一个道理,就是万病皆起于脾胃。现在的孩子各种病症,究其根本几乎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吃得太多太好了。
所以说得不好听,脾胃是很贱的脏腑,不能对它们太好,就五谷杂粮吃着,运转得特别好。要是好酒好肉好饭伺候,就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幺蛾子来了。我妈真的是从小没吃过一顿饱饭,家里6个孩子,我妈老二,干活是主力,吃饭得让!
可是就这么半饱着,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妈就已经了,还被选去校队扔铁饼。按道理说,吃不饱应该没劲儿啊,可是我妈那臂力。。。因为脾胃好,肌肉就强健啊,古人说的“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真的不是乱讲的。所以直到现在我和她吵架都要保持一定距离,生怕一言不合她就扔我。
那如果孩子已经积食了该如何治疗呢?
(一)乳食内积
症见:烦躁哭闹、口气臭秽、打嗝、吐酸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大便酸臭、大便秘结或者便溏,舌红舌苔腻。
推荐用药:小儿化食丸、保赤散。
(二)脾虚积食
症见: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精神倦怠,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睡喜伏卧,吐物酸馊,夜间睡眠不安,大便溏稀酸臭,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推荐用药:健脾消食丸、贴积膏。
由于推荐的都是中成药,所以在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阅读用药说明和注意事项,也可以先自行百度一下药物的对证范围,切不要偷懒啊。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