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急性中耳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中风的中医治疗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18-7-19

向上滑动了解中风病

中风病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病因病机

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而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

临床表现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舌象可表现为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或红绛,舌有瘀点、瘀斑;苔薄白、白腻、黄或黄腻;脉象多弦,或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

辨证论治

治疗方法

中经络

1

风痰入络证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言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祛风化痰通络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2

风阳上扰证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

3

阴虚风动证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疼,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中脏腑

1

闭证

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象,又有阳闭和阴闭之分。(1)阳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代表方: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石菖蒲、郁金。(2)阴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治法:化痰熄风,宣郁开窍。代表方:涤痰汤加减。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石菖蒲、胆星、天麻、钩藤、僵蚕。

2

脱证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常用药: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中风恢复期

1

风痰瘀阻证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代表方:解语丹加减。常用药:天麻、陈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地龙、僵蚕、全蝎、远志、石菖蒲、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

2

气虚络瘀证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川芎、地龙、牛膝。

3

肝肾亏虚证主症: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治法:滋养肝肾。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子、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临床常用中成药

血塞通/

血栓通

主要成分:三七

主要功效: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用于瘀血痹阻脉络证的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症见偏瘫,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

愈风

宁心片

主要成分:葛根

主要功效: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

银杏叶片

主要成分:银杏叶提取物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通络。

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脑心通

胶囊

主要成分: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

主要功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用于中风所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及胸痹所致胸闷,心悸气短等。

培元

通脑胶囊

主要成分:制何首乌熟地黄天冬龟甲(醋制)鹿茸肉苁蓉(酒制)肉桂赤芍全蝎水蛭(烫)地龙山楂(炒)茯苓炙甘草

主治功能:益肾填精,息风通络。

用于脑梗死恢复期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清、偏身麻木、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脉沉细。

灯盏

生脉胶囊

主要成分:灯盏花+生脉饮

主要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健脑。用于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症见痴呆、健忘、手足麻木症;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见上述证侯者

预防及转归

1

预防中风发生的措施

预防中风,平时在饮食上宜食清淡易消化之物,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并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以防止卒中和复中。

2

中风的转归

中风病患者的转归取决于其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及诊疗的正确及时与否、调养是否得当等。

3

中风的预后

中脏腑者,神志由昏迷逐渐转清,半身不遂趋于恢复,说明其向中经络转化,病势为顺,预后多好。若出现顽固性呃逆、呕血、厥脱者,此为中风变证,多致正气散脱。若邪盛正伤,虽经救治,终因正气已伤,致病程迁延成为中风后遗症者,常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痴呆等。中风病后遗症期,若偏瘫肢体由松懈瘫软变为拘挛发痉,伴躁扰不宁,此由正气虚乏,邪气日盛而致,说明病情较重。若头晕,偏身麻木,舌质暗红,脉细弦而数,多有复中危险,若复中病情重者,预后较差。

作者:北京中医院脑病科任熙

赞赏

长按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