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要了解中耳炎先要了解耳朵的结构,耳朵大致分外耳、耳道、耳膜、中耳(包括3片听小骨)、内耳、耳蜗、耳神经,耳神经负责将声音讯息传送到脑部。鼓室、耳膜和鼻咽管都属于中耳部份,所谓中耳炎,就是连接鼻咽和耳中间的通道受到分泌物阻塞,患者感觉就如坐升降机或飞机时耳朵被堵塞一样,实际情况是中耳部份受细菌感染引致发炎。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耳朵的结构
中耳炎的成因是什麽?有何病征?最严重的病情如何?
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多由伤风感冒引起,细菌经鼻咽管(连接鼻咽和耳朵的通道)入侵中耳引致发炎。正常的耳膜呈半透明状态,但发炎的耳膜会充血、肿胀而且灌脓。病症包括发烧、耳痛、耳朵有脓液流出,小孩子则会容易发脾气和经常用手拉耳朵。若延误诊治则会产生并发症-乳突炎,细菌不断入侵中耳,脓液走到乳突(即近耳背位置)而令其肿胀,更有机会入侵脑部引致脑膜炎。
正常的耳膜
发炎的耳膜
急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乳突炎
慢性中耳炎
耳膜穿洞、听小骨外露,生出胆脂瘤,此时听觉已严重受损
慢性中耳炎因食物、居住环境不卫生而令患者长期受细菌感染,耳朵生出胆脂瘤,引致耳膜穿洞、入侵听小骨,损害听觉。所谓胆脂瘤,即耳朵外皮细胞增生所呈现的瘤,呈芝士状,它会一直增生入中耳,延误就医则会让其不断增大,腐蚀周围组织,甚至入侵脑部。病征并不明显也不紧急,但听力会渐渐减弱,耳朵长期有分泌物流出。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中耳积水。儿童因淋巴增殖腺增生,成人则因受细菌感染而分泌物增多或因鼻咽癌而引致鼻咽管阻塞,令中耳耳膜内积水。病征并不明显,患者亦不会感到疼痛、但有耳塞、单耳耳鸣和弱听等症状。
有什麽治疗方法?
急性中耳炎一般以抗生素、收鼻水、止痛药、退烧药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来加以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医生会先找出鼻咽管阻塞的原因而作出治疗:若是因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令鼻咽管回复畅通,就可以痊癒;若是因鼻咽癌或增殖腺增生引起,则要以内窥镜检查鼻咽,确定阻塞位置,然后採取相应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中耳炎?由于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所以一遇有伤风感冒或上呼吸道不适就要尽早就医,防止病菌散播到中耳。小孩则可透过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防止急性中耳炎。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透过均衡饮食及定时定量运动以增强个人抵抗力,都是预防中耳炎的好方法。
用药选择: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用药方面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并且对耳毒性轻的抗生素治疗。
凯德思达医药控股集团
-6-2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q/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