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残疾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值此第20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朱立新为大家介绍一下儿童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知识。
“不听话”的乐乐
最近一段时间,家人发现6岁男孩乐乐变得“不听话”了,跟他说话的时候不搭理,自顾自玩耍,有时要扯着嗓子叫他几声才有反应,看电视也要开很大声音。难道六岁的孩子就已经“耳背”了?
家人医院,在导医台护士的引导下到耳鼻喉科就诊。家长回忆,大约一年前,乐乐开始睡觉打鼾、张口呼吸、鼻塞、流鼻涕、干咳,白天无精打采,幼儿园老师也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家长起初觉得打鼾是小事,并未引起重视。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朱立新立刻为乐乐做了检查,发现孩子腺样体肥大,确诊为“小儿鼾症”。
可是,“打鼾”和“听力”怎么扯上了关系呢?
经过鼻内镜检查,发现乐乐肥大的腺样体几乎将咽鼓管完全堵塞,压迫咽鼓管,导致双侧咽鼓管口几乎被完全堵塞,中耳腔出现负压状态,中耳腔粘膜发生炎症改变,引起中耳腔积液,从而导致听力障碍。
由于该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朱立新为乐乐做了腺样体刮除术+鼓室置管术。术后第二天,乐乐便出院回家。
目前,乐乐恢复情况良好。
专家解说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周浦镇知联会会员朱立新介绍,临床上像这样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很多家长认为,小孩睡觉打鼾不是什么问题,医院检查被告知小孩腺样体肥大,也有不少家长觉得腺样体是人体免疫器官,一旦切除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还有的家长认为腺样体肥大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自行好转,不用急着手术。最终导致患儿出现听力异常、严重的小儿鼾症,甚至腺样体面容(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和生长发育迟缓才来做手术。
Q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朱立新: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多见。
Q2.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朱立新:
①对父母的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孩子自个玩自个的。对有声玩具、放鞭炮、汽车的鸣笛声置若罔闻。
②需要对幼童大声讲话才有反应,看电视放的声音很大很响。
③上学期间学习下降,也要注意是否于听力下降有关。
Q3.为什么这个病多发于儿童?
朱立新:小儿腺样体都偏大,一般7~8岁最大,然后逐渐萎缩,12岁后接近成人。腺样体肥大可引起小儿鼾症、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等多种并发症。
Q4.发现小儿听力障碍后如何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治疗?
朱立新:
①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的中耳炎听力下降,要给予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
②由于周围组织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如腺样体肥大,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腺样体手术治疗。
③耳部耳屎较多的情况下,医院检查治疗,通过耳内镜的检查给予对症治疗。
④如果由于疾病引起使用内耳性耳聋,致神经受损,在形成听力言语之前,要给予最先进的电子耳蜗治疗,给予言语培训治疗使其恢复听力。
Q5.病情拖延会导致什么后果?
朱立新:由于低龄儿童不善于表达,加上早期疼痛较轻易被忽略,因此有时孩子已经出现症状,但不一定会讲出来,这就极易被家长忽略,久而久之会引起危险的慢性化脓性胆脂瘤性中耳炎。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不稳定,在校表现差,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运动(如打羽毛球等)迟缓。还有孩子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
专家名片
朱立新,主任医师,医院耳鼻喉科、周浦镇知联会会员
擅长耳鼻喉的急诊急救、耳鼻喉科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本科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对常见手术及疑难手术能熟练掌握,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鼻腔肿瘤上颌骨部分切除手术、全喉切除术,局麻下喉裂开术,鼻窦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的手术。对电子耳蜗的植入有一定的研究,同时进行听力学方面的探讨,对眩晕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撰写论文20余篇。2个论著,科研获得市科技技术进步3等奖。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专家门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q/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