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耳病,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尤其以12岁以下儿童为多见。
中耳炎分如下几种: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在儿童中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有耳痛和沉脓。当鼓膜穿孔,脓液流出时,剧痛可减轻,但可伴畏寒发热,甚至抽搐、颈部发硬、呕吐、腹泻等症状。大部分在小儿时发病,如果不进行正规治疗,以后会时好时坏,进而转为慢性,最终导致耳聋。
2、单纯型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流脓,听力减退和鼓膜穿孔。大穿孔可造成耳聋。
3、骨疡型中耳炎。主要症状为长期持续性耳流臭脓,脓中可带少量血,骨质破坏,有肉芽增生。常伴慢性乳突炎,易引起鼓隐窝处及松弛部穿孔,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拍片可发现骨质破坏或鼓窦区扩大等改变。应及时处理并发症,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4、胆脂瘤型中耳炎。主要症状为流脓时间久,伴有恶臭味,多次清洁耳道都难除净。当胆脂瘤破溃和发生病菌性炎症时,可侵蚀面神经、内耳,严重时可侵颅内,引起脑炎,危及生命。
中耳炎这个“小毛病”不可忽视,一定要及时发现,正规治疗,直至治愈为止。
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有:(1)感冒病菌从咽鼓管侵入中耳。(2)游泳方式不当,污水呛入咽腔,经咽鼓管入浸或洗头洗脸时污水进入耳道及中耳。(3)鼓膜外伤。(4)患急性传染病,并发中耳炎。(5)擤鼻不当。
知道以上病因以后就应当了解如何保护中耳及鼓膜。首先应加强体质,防止感染及传染病的发生所引起的并发中耳炎。此外,擤鼻涕时应注意一个鼻孔一个鼻孔的擤,以防止造成鼓膜损伤。游泳、洗头、洗脸时注意对耳朵的保护,特别是在游泳时要防止耳中潜水。不可用火柴棍等挖耳以免误伤鼓膜。
治疗中耳炎必须按感染的菌株,全身及局部用药。消炎治疗彻底方可停药。
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以消炎止痛为原则,10天~14天即可治愈。一般小的鼓膜穿孔可逐渐愈合。此病有鼓膜未穿孔或穿孔小的,有较大穿孔的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治疗。耳痛剧烈,高热不退,见鼓膜凸或小穿孔流脓不畅,医院医治,及时行鼓膜切开术。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单纯型以局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炎药。骨疡型以药物局部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胆脂痛型中耳炎应尽早手术治疗,清洁耳道后同时用消炎药。一般在炎症消除后两个月后可考虑行进膜修补或鼓室成形术。必须强调的是,耳病应以防为主。一旦发病要及时治愈,以防止发生化脓性中耳炎及穿孔等。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颅内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脓肿,以致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q/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