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中耳炎治疗 >> 正文 >> 正文

中耳炎烂耳流脓耳后红肿疼痛都属肝经问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2-2-14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中耳炎、烂耳流脓、耳后红肿疼痛都属肝经问题

中耳炎、烂耳流脓、耳后红肿疼痛,这些情况虽然看起来不是一个症状,但都是少阳胆经、三焦之脉,是由耳前耳后入耳中,这种邪郁少阳、阻塞脉络而形成的疾病,宜用柴胡汤加减来清肝。

急慢性中耳炎,属中医“耳聤”“耳脓”、“风耳”范围,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尤其是幼儿及儿童发病最多。常因急性发作失治或延误而转为慢性,甚或

治不愈鼓膜穿孔致成耳聋。

手足少阳之脉,皆“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耳亦为少阳之上窍,若恣食肥甘,胆汁疏泄失常,壅阻胆腑,郁而化热,循经上炎,迫伤空窍,致经隧不通而成。热伤则耳中肿痛而为“风耳”;热盛肉腐成脓内溃而为“耳脓”;久则脓水积聚成块而为“耳聤”。

所以,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小柴胡汤清泄少阳风热,加入枳实大黄泄胆腑郁热,导滞行气,疏通胆经,涤荡脏腑积热。

方子常用如下:柴胡,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黄,白芍,甘草。

No.1

急性中耳炎,证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耳中急痛,耳后压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滑,治以上方。头痛加僵蚕、菊花;耳中疼痛异常加乳香没药;耳道及耳前后肿痛硬节加夏枯草、姜黄、红花;口渴去半夏加花粉;高热加石膏;恶寒加荆芥;内溃流水加重胆草用量;流脓加野菊、白芷。

No.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流脓经年不愈,脓色或黄或白或稠或稀,或有腥臭,耳中微痛,不红不肿,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脉舌无异常变化,以上方用量的三分之二以清泄余邪,佐甘温补气内托之黄芪,白芷。若脓色白稀可加重用量,脓色绿臭者加野菊、黄柏、蒲公英;久久脓水不净加黄芪、白芷、白及;脓色黄稠加花粉、白芷。

No.3

耳后疔疮,证见口苦口干,耳后脓包入蚕豆,色红亮,肿胀难忍,辗转难眠,则加入生地,龙骨,牡蛎。

特别提示:

本文所涉及方剂及内容皆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对您的建议或指导。如有症状相似或相同,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请勿擅自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欢迎转发,欢迎留言,更欢迎打赏作者

更多文章:

牙疼很要命,辩证分虚实

人体血压问题的四大类型

月经量少如何辨症

烫伤神药,想看效果的进(图片高能)

治疗失眠不能一概而论,三种情况应区别对待

内照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9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