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依然保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疫苗疾病篇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差别
我国将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费提供,公民应该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能够预防相关的传染病,一般建议优先接种一类疫苗,在有禁忌症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可选择以相应的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接种,同时二类疫苗针对传染病种类较多,是一类疫苗免疫内容的补充,公众可根据实际防病需要选择接种特定的二类疫苗。
麻疹疫苗用于预防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很强,易感者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其发病率可高达95%以上。麻疹好发年龄为1-5岁,约占总发病数的80%左右。我国自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媒介蚊虫传播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乙脑的传染源主要是猪,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疫苗普遍使用后西安市乙脑发病率一直维持在1/10万以下。
麻腮风疫苗是给幼儿接种以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的疫苗,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都是由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儿童和青少年是疾病的高发人群,一旦发生群体暴发或流行,其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预防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婴幼儿脑膜炎、肺炎和其他严重疾病,包括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心包炎、蜂窝组织炎会厌炎。目前我国未纳入免疫规划,市卫组织部分会员国已将其纳入免疫规划。
肺炎疫苗主要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肺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的主要病因。肺炎球菌感染仍可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采用疫苗接种可望降低肺炎双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市以为60岁以上人群开展免费接种工作。
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感染的唯一手段。接种水痘疫苗不仅能预防水痘,还能预防因水痘带状疱疹而引起的并发症。水痘传染性强,极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引起暴发流行。
家长须知
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接种二类疫苗
家长在选择接种二类疫苗时可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情况作出决定。家长在选择前,可咨询预防接种单位或居住地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了解各种疫苗的特征、适应证及禁忌症。
接种疫苗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
疫苗接种的成功率并非%,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疫苗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相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症状较轻。
接种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否有异常情况,并在接种前向医生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无接种禁忌症后,才能接种。
2.接种疫苗后,要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没有任何不适后在离开接种单位。
3.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前后半小时不宜喂热食及哺乳。
4.少数儿童在接种后数小时会有低热,或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会在数天后消失。
5.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出现硬结可采取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热敷,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
6.儿童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触痛,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