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夏季传染病
预防小贴士
1夏季要当心
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滋生、繁殖,同时这段时间气温波动较大,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更差,且感染后,容易发生各种肺炎、病毒血症等各种并发症,尤其要注意搞好卫生保健工作。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还未过去,肠道传染病又始活跃起来,所以我们要注意防范以下几种疾病:
1.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麻疹的发生主要集中在3-6月份。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严重的会出现中耳炎、腹泻、肺炎、脑炎等合并症,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的飞沫传播,也可由衣服、玩具等间接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常侵犯2岁至15岁的儿童,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非化脓性,但触之有弹性和疼痛感,民间称之为“猪头肿”。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腮部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而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
3.水痘
传染性很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斑疹、结痂同时存在,俗称“四世同堂”,并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5.细菌性痢疾
痢疾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便是“里急后重”,患者常“急不可待”要去排便,便后多“意犹未尽”。菌痢大多起病急,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中有脓血、黏液,但排便量少。
2
夏季防病小妙招
(一)注意居室卫生。
要做到每天通风,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居室要做到“三开三晒”(开窗、开门、白天打开蚊帐,晒衣服、晒被子、晒席子和垫被)。如已有发病的病人,可进行居室定时空气消毒(用食醋、过氧乙酸、醋酸等弱酸性物质熏蒸)。
(二)搞好环境卫生。
要做到“三管二灭”:1.管好水源。保证饮用水不被污染。2.管好饮食。选择经安全处理的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菜要彻底加热,妥善贮存熟食,生熟食品分开处置避免接触,保持厨房所用表面的清洁,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污染食品。3.管好粪便。坚持饭前便后洗手。4.灭蝇、灭蟑。苍蝇、蟑螂携带大量的病原,它们在取食的过程中会污染我们的食物。
(三)建立良好的起居习惯。
婴幼儿尤其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多喝水,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采取合理方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前往空气不流通、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四)均衡饮食加强营养。
适量吃些鸡、鱼、肉、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食物可以增强体质。辛辣食物和太咸的食物应尽量少吃,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C的食品,如鸡肝、猪肝、胡萝卜和菠菜等。
3
健康小贴士
——遇到十种情况需洗手
1.饭前饭后;
2.便前便后;
3.吃药之前;
4.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
5.做完扫除工作之后;
6.接触钱币之后;
7.接触其他人之后;
8.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
9.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
10.接触过传染物品,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手。
稿件郭熙琳编辑
程健丽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点赞分享朋友圈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欢迎您与我们交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