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曹公子医学界儿科频道
发热——儿科门急诊最常见主诉,也是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一直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特别是家长,就怕自己孩子有疑似症状,一旦孩子发烧更是害怕得不知所措。
案例1
山东青岛的4岁男孩多多(化名)最近突然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父母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在家自行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
在孩子发热高达40.5℃,出现阵发性连声咳、有痰不会咳出、剧烈咳嗽伴呕吐等症状的时候,医院,并自行服用头孢地尼、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
最终,多多病情持续加重,父母没有了办法,医院。
案例2
无独有偶,最医院也连续收治2名反复发热患儿,医院就医,而自行在家处理,导致病情加重。
据了解,这2名患儿反复发热超过6天,一个感染较厉害,全身肿胀,起疹子;另一个呼吸急促,口周稍发青,肺炎较重。
2名患儿的家长都害怕,医院就诊会被感染或被隔离,便自行在家服药,结果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那么,特殊时期我们到底该如何判别孩子发烧的病因?孩子发烧后,正确操作是什么?
一、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发烧?
发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但很可惜,至今为止医学界都没有一致认可的正常体温的上限,根据文献记载,从37.3℃到38.3℃都有。
特别是婴幼儿,由于体温易于波动,喝奶或哭闹都可能导致体温上升,所以判别婴幼儿是否发热,不单单是靠温度计上的0.1℃的上下温差,更要结合是否有其它症状。
不同测量方法,温度也不尽相同,判别标准也有区别:
表:不同测量方法下的正常体温范围
在保持婴幼儿安静稳定的情绪下,并且还未进食的情况下,当体温到达37.3℃~38℃时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而导致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很多种: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流感、感冒、肺炎等
病毒引起的胃肠道(消化道)感染
细菌引起的感染:耳鼻感染(中耳炎)、肺炎、尿路感染、鼻窦感染等
中暑
接种疫苗后
外伤
癌症:白血病等
药物的使用不当或不良反应
……
以上这些疾病都可能造成发热。那么作为非医学专业的家长到底要如何初步判断孩子是得了什么疾病?是否要立即就医呢?
别急,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中的位置
二、孩子发热后,什么情况该送医?
在谈就医情况之前,再多嘴提一句——体温计。
很多家长还是习惯使用水银温度计,特别是老人家,觉得电子的不准确。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研究显示电子温度计与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差异很小。在新生儿测量腋温时,二者的差异性也非常小。所以建议尽量使用电子温度计。
因为水银温度计真不安全。根据美国汞暴露相关监测中心数据,小于18岁儿童的汞暴露事件中,78.2%和水银温度计有关。
笔者小时候就因为玩水银温度计——把它放在灯泡上,将温度计玩炸过。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破坏力,选择安全系数更高的电子温度计十分重要。
在孩子有发热症状后,我们首先要排除是不是由于衣物穿过多、泡热水澡、洗热水浴,以及炎热天气导致的体温升高;其次要排除由于接种疫苗所导致的发热。
在排除以上这些原因后,就要检查孩子是否存在外伤;如果无明显外伤,可以让孩子配合自己活动四肢;如果孩子不愿意配合,很有可能是由于骨胳或关节感染导致的,需立即就医。
如果孩子愿意配合家长活动四肢,并且活动时无明显不适,我们就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头疼、畏光、嗜睡、易怒、呕吐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可能是脑膜炎导致的发热,需要立即就医。
当孩子发热并伴有呼吸音重或呼吸困难时,可能是出现了呼吸道感染,也需要立即就医。
这次新冠肺炎在儿童身上最常见的两个症状就是发热和咳嗽,所以,一旦孩子发热且伴有呼吸困难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果无以上症状,我们就要从儿童的肢体语言或只言片语来判别儿童的疾病:
当孩子做出捂耳或说耳朵疼时,可能是中耳炎,需要在24小时内送医就诊。
如果孩子出现排尿困难,可能是尿路感染导致的发热,也需24小时内送医。
如果孩子发生流涕或吞咽困难并指咽部说疼,可能是流感或扁桃体发炎,可以卧床进行休息。如果多日高烧不退且出现新症状,需及时就医。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些“如果”听起来太复杂,而且实际中也并不是那么好判别,那就记住下面这些,只要发热并且出现任一症状就立刻送医:
孩子不满三个月;
与孩子亲近的人或孩子本人近期从境外归国;
孩子出现紫色小斑点状的皮疹,并且用手指按压时,皮疹不会消失(转白);
孩子无法摄入流体,不排尿,有脱水迹象;
孩子的皮肤看起来非常苍白或灰白,或者较凉,或有斑点;
孩子出现持续疼痛;
孩子昏睡(非常虚弱)或难以叫醒;
孩子颈部僵硬;
孩子第一次出现热性惊厥;
孩子的面色/体貌或举止表现出病态;
孩子意识混乱或迷糊不清;
孩子的手臂或腿部动作有异常,或者不愿站立;
孩子呼吸困难;
孩子持续啼哭,无法安抚。
三、孩子发热时,究竟该怎么做?
孩子发热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补充水分。发热会使孩子的身体大量液体流失,所以应鼓励孩子多喝水,避免出现脱水(幼儿就鼓励多吃奶)。由于我国是一个喜欢喝热水的国家,家长也都喜欢喂孩子热水,但其实这样并不利于补水,建议选择温水或凉水。在孩子发热时,喝凉水可能会让他们更为舒适。
至于用温水擦拭或冷水擦拭现在都是不推荐的,擦拭并不会影响体内温度,只会降低体表温度,孩子还可能会因此发冷颤抖,更不舒服。
对于退烧药,版的《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只推荐2种:
■≥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h。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推荐两种药物交替或一起使用。有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一起使用或交替使用,虽然效果要比使用单一药物好,但并不能改善孩子的舒适度。
对于药物的使用,除了以上两种,阿司匹林或糖皮质激素都不是儿童的退烧药物!
对于三个月以下的儿童可以将温度计插入肛门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对孩子勤洗手这件事情,基本上每个家长都盯在孩子屁股后面,拎着去洗手。
这次疫情虽然带给我们很多痛苦和麻烦,但如果往积极的方面想,其带来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我们学会了认真洗手、洗脸,甚至养成了外出回家就洗澡的好习惯,我们也学会拒绝野生动物。
潘多拉魔盒中最后留存着的是希望,因为我们无论经历什么,希望永远存在。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4岁男孩高烧40.5℃,剧烈咳嗽!父母竟然在家自诊,结果…
2.腾讯新闻:厦门两宝发烧6天,医院,医生:太无知,差点害死孩子
3.罗双红,舒敏,温杨等.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11(2):81~96
4.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58
5.BMACompleteHomeMedicalGuide
6.Aboutkidsh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1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