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明确是细菌感染,比如急性中耳炎、泌尿道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如果孩子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怎么办呢?这时看着孩子拉红的屁股,家长焦虑的神情,会不会陷入深思?
停药会导致疾病治疗不彻底,不停药的话,孩子腹泻的又让家长看的难受,便中带血更让家长担心。
今天咱们说清楚吧。
简单粗暴版10%孩子生病服用抗生素后,会出现腹泻问题;2岁以下的几率更高,达到18%。
最容易导致腹泻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其次是广谱的青霉素类,头孢类。
绝大部分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都不严重,这时继续用药完成疗程,治疗结束后,腹泻很快能好转。
这时如果着急担心,可以试着使用鼠李糖乳杆菌或者布拉氏酵母菌,用量至少在每天50亿CFUs以上,可能会将腹泻病程减少1天,不能保证有效,但能缓解家长焦虑心情。
在以上轻中度腹泻的情况下,如果想换成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少的抗生素,继续治疗;这样做虽然没证据,但也没错。非想试试的话,可以换成既有疗效,又使用疗程短的该疾病的次选抗生素,比如中耳炎时改用阿奇霉素。
如果腹泻严重,比如孩子有发热、腹痛、血便、脱水等问题,或者腹泻逐渐加重,这时先排除合并病毒感染,比如轮状、诺如之类的(呕吐明显时考虑)。
如果明确排除了其他感染问题,考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需要明确是否艰难梭菌感染问题,根据原发病情况,决定停药还是换另一种有疗效的、窄谱的、疗程短的药物。
上面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住院治疗了,医生们费脑子吧,家长不用费脑子记忆了。
目录抗生素为啥导致腹泻?
抗生素导致的腹泻多吗?
哪些药物最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这种腹泻多久出现,严重吗?
什么情况下需要停用抗生素?
能改个不容易出现腹泻的抗生素接着治疗吗?改为静脉输液行吗?
能提前使用导致腹泻少的抗生素吗?
停药了,那原发病怎么办?
益生菌可以预防或者缓解这个问题吗?
怎么预防这个问题?
一抗生素为啥导致腹泻?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可能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既有好菌也有条件致病菌,二者处于平衡状态,相安无事。
好菌帮助正常的消化吸收等,条件致病菌也因数量少而无法兴风作浪。
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导致好菌减少,其提供的消化功能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菌群对某些糖的代谢不足,导致肠道内渗透压高、PH值改变,刺激肠道分泌的物质增多,出现腹泻问题[1]。
还可能导致条件致病菌增多,比如艰难梭菌等,这些菌数量多起来后,就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出现腹泻表现。
因为对该菌的研究较为明确,有些时候,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会特指为艰难梭菌导致的腹泻。
还有些资料认为,腹泻和抗生素直接刺激肠道有关。
二抗生素导致的腹泻多吗?研究发现,对于儿童总体而言,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比例在10%-19%[1,2],小于2岁的孩子比例会高一些,2岁以上孩子比例显著降低。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但是之后,到了成人之后又会上升,达到20-30%。
三哪些药物最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对儿童的研究发现,当其在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导致腹泻的最多(23%)。
剩下的两个高的,16%的没有用过,所以不用考虑,11%的所谓的青霉素A和M文中提到就是广谱的青霉素,比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为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导致的腹泻最多呢?和其会导致肠道内的梭状芽孢杆菌和拟杆菌的大量减少有关,这些菌在短链脂肪酸(SCFA)的产生和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
缺少后,无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导致渗透压升高,同时短链脂肪酸为肠上皮提供能量,缺少后也会影响肠上皮的代谢,这些作用共同致使腹泻。
该研究显示头孢类抗生素导致的腹泻不高,但也有些资料提示这类导致腹泻的比例也不低。比如导致艰难梭菌感染的常见的抗生素就是头孢菌素、克林霉素。
另外,在口服和静脉抗生素哪种更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上,目前意见不统一,有些研究发现静脉导致的更多,有些则认为没有差别。
四这种腹泻多久出现,严重吗?多在使用上抗生素的5.3±3.5天,出现腹泻,这个和孩子个体差异相关,范围在1-15天左右,最长的可能会在停抗生素后8周出现[4],但这种比较少见,并且很难和之前使用抗生素联系起来。
大部分情况下,腹泻不严重,就是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没其他影响,不会导致脱水等严重问题,在抗生素停用后,多在几天后就好转、没问题了。
多数关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提示,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出现的腹泻都是轻中度的,极少有严重表现。
上面咱们不是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原里面,比较明确的是艰难梭菌吗,那是什么表现呢?
其实这种感染后,一般情况腹泻也都是轻中度的,和病毒性腹泻也不是很好鉴别(但基本没有呕吐等问题),表现是频繁的水样便(大便可能有恶臭)、可能伴有发热、腹痛,少部分孩子(10-15%)大便中能看到血液[5,6]。
如果同时有发热、腹痛腹胀、水样便次数多(10次/天)、伴有黏液、血便,提示病情严重;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压痛更加明显,大便突然变少,提示出现了肠梗阻或者中毒性巨结肠,更加严重。
但是大家也不用看到这里就害怕,因为这个问题毕竟是少见的,对于腹泻的孩子,都是在排除其他病因,在症状非常像该病时才进行该病的检查。
五什么情况下需要停用抗生素?对于什么时候停抗生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如果是轻中度腹泻,不导致孩子腹痛、脱水等问题时,不需要停用抗生素,还是要用满疗程;一般情况下,满疗程停抗生素后几天,腹泻就自动缓解了。
对于大便稍稀或带些黏液或者出血点的情况,如果孩子状态还可以,那就尽量完成抗生素疗程,比如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的通常10天的疗程。
如果使用抗生素时,孩子腹泻逐渐加重,或者表现严重,比如又开始出现发热,腹痛明显,血性大便增多,出现脱水甚至休克表现;或者考虑是艰难梭菌感染明确诊断;需要停止使用抗生素(不能停的改用其他抗生素,见第6和8条),给与腹泻的相关治疗。
P.S.出现上述问题,首先要排除是否合并了病毒感染,比如轮状、诺如之类的,如果出现发热、呕吐症状典型,要首先考虑这些问题。
P.P.S.有些资料会说抗生素使用时出现血性大便就要严加注意,要考虑到艰难梭菌感染的问题,个人感觉稍有些过,可以观察几天看是否加重已经腹泻持续时间,给完成抗生素治疗也留些时间,如果加重再考虑也不迟。
六能改个不容易出现腹泻的抗生素接着治疗吗?改为静脉输液行吗?先说前半个问题,孩子腹泻不严重,但是看着也心疼,小屁股都红的厉害了,能换个药吗?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说明这样做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
不知道改了新抗生素后,是否能减轻腹泻,因为现在肠道菌群已经有问题了,再用新的,是否再杀一批,导致什么结果不明确。
改了新的抗生素后,对原有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可能会下降,必须找疗效好的。
所以,不像知道一种抗生素过敏后,咱们换另一种使用这么简单,一般遇到这个问题,还是根据上一条,尽量坚持原抗生素用完疗程,但注意一点,原抗生素必须选对,是一线用药。
同时咱们也说了,基本上孩子们出现这种腹泻都是轻中度的,文献[1]中的临床研究也发现,仅有1位孩子因腹泻问题再次就医更换了抗生素,其他都不需要更换。所以这时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确实要试试行不行呢?虽然没有证据,但没有错误,那什么时候试呢?如果该抗生素疗程还久,可以试试换成另一种导致腹泻情况少、疗程更短的抗生素。
比如在中耳炎或者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时,可以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换成阿奇霉素试试,因为阿奇霉素的疗程是5天,可能对这种腹泻有帮助。
再说后半个问题。
目前研究发现静脉输液可能比口服导致的腹泻多或者相同,所以不能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替代口服减少腹泻。
但是如果孩子病情加重不能口服抗生素,那疾病又必须要求抗生素治疗时,只能静脉输液,这时静脉药物如果疗程短,也可能更好。
七能提前使用导致腹泻少的抗生素吗?如果孩子每次细菌感染,使用一种抗生素后都会出现明显的腹泻时,这时在下次生病开始时,是可以选择不容易出现腹泻的抗生素的,比如阿奇霉素等。
但是注意哦,不是说阿奇霉素不会导致腹泻哦。
八停药了,那原发病怎么办?再次强调下哦,一般情况不需要停药。如果要停药了,这时基本都需要住院,让医生治疗了。
那医生怎么考虑?这时只能权衡利弊了,看腹泻严重,还是原发病治疗不足疗程导致的危害大。
也很难判断是不是?因为现在很多疾病,比如泌尿道感染,到底疗程用几天,短期使用好、还是10天疗程好,也没有得到完全明确的证据。
那怎么办?咱们可以参考艰难梭菌感染治疗里的建议,如果原发病不能停药,必需要治疗,那建议更换窄谱的、疗程最短的药物继续治疗[7]。
那就换药吧,如果孩子病情重,不能口服的话,可以使用静脉输液,如果治疗原发病的时静脉输液疗程更短,还可能更好呢。
这就相当于同时治疗原发病和继发的腹泻问题(艰难梭菌需要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九益生菌可以预防或者缓解这个问题吗?简单总结是,目前认为益生菌对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可能具有中等程度的保护作用,使用后,能将腹泻时间缩短1天。
这里面有效的益生菌是鼠李糖乳杆菌或布拉氏酵母菌,并且剂量需要在每天50亿CFUs以上,建议用量在-亿每天。
然后,这些益生菌的作用,还需要设计良好的实验来验证下。如果家长想用的话,可以试试上面讲的那两个益生菌。
下面说说证据,并加以解释:
这是年Cochrane的一个系统综述[2],分析了33个研究,发现益生菌组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AAD的发生率为19%(/),表明益生菌可中等程度地改善症状(腹泻减少11%)。
每9名接受益生菌治疗的儿童中,可出现1例预防腹泻的病例。
此外,高剂量益生菌(每天大于50亿CFUs)可降低AAD的发病率,高剂量益生菌组AAD的发病率为8%(/),而对照组为23%(/9),表明中量到大量的症状改善(腹泻减少15%)。
最后,随访10天至12周后,发现益生菌可减少近一天的腹泻时间。
但是,文章也说了,这些研究缺陷也比较大,比如腹泻的定义、原因不同,使用的益生菌、剂量、时间不同,样本丢失量太多(大于20%)等。
同时文章也说了,高剂量益生菌(例如,鼠李糖乳杆菌或布拉氏酵母)的益处还需要通过设计良好的大型多中心随机试验来证实。
所以,基于这些因素,美国儿科学会认为[8],不能说明益生菌治疗腹泻上,益处是明显的,目前不能从循证的角度给出推荐使用益生菌的建议。
但是话说回来,目前研究[2]发现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目前使用抗生素的孩子,使用益生菌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增多的表现。
所以,家长如果想试试的话,可以使用咱们上面说的那两种益生菌,用量要足量,使用方法要正确。
十怎么预防这个问题?正确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才使用,同时剂量、疗程等要使用正确。
频繁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生病后就选择导致腹泻少的抗生素。
可以在孩子使用抗生素时,使用上一条提到的益生菌,但不能保证一定有效。
-参考文献-[1].Surawicz,ChristinaM.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inChildren:HowManyDirtyDiapers?,JournalofPediatricGastroenterologyandNutrition:July3-Volume37-Issue1-p2-3
[2].GuoQ.Probioticsforthepreventionofpediatric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CochraneDatabaseSystRev.Apr30;4:CD.doi:10.2/.CD.pub5.
[3].PatrickC.Seed.TheMicrobiomeandPediatricHealth.NelsonTextbookofPediatrics,21th,Chapter,-.e1
[4].DynaMed[Internet].Ipswich(MA):EBSCOInformationServices.-.RecordNo.T,ProbioticstoPrevent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updatedNov30,citedplaceciteddatehere].Availablefrom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fb/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