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宝宝得了中耳炎后一定要看医生,遵医嘱认真治疗,不能自行服消炎药而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尤其是婴幼儿期的宝宝机体抵抗力低,中耳炎可能向附近器官扩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特别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中耳炎多数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疗和护理下能够完全痊愈,但如果发现太晚,不仅会出现刚才讲的感染扩散的危险,还会遗留听力下降等问题。
发病原因1.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因宝宝不合作导致污水流人耳朵内发生感染。
2.给宝宝喂奶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使流入口内奶太快或太多,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容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
3.家长给宝宝挖耳朵不小心刺伤了耳内的皮肤黏膜而引起感染。
4.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
主要症状如果宝宝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
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感冒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或宝宝哭闹不安,牵拉耳廓、疼痛等,医院检查。不要等到宝宝的耳朵流出脓来时,才带宝宝看医生。
饮食原则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因此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从合理饮食(饮食多样化)来增强宝宝的体质。
急性期肝胆散热,宜多食清凉之品,如新鲜蔬菜、雪梨等,其中芥菜、芹菜、蕹菜、荠菜等泻肝胆之火最好。遇脾虚、肾虚的慢性患者,可多用健脾补肾之品,如淮山药、扁豆、薏米、党参、枸杞子、杜仲、芡实、核桃、栗子、黑豆、猪羊肾、狗脊骨、甲鱼等。
急性患者忌食葱、蒜、虾、蟹,少食蛋类及其他引发毒邪的食物。慢性患者忌食肥腻、寒凉生冷之品。
所以家长应注意从各方面保护,切断各种发生中耳炎的途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fb/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