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来了,很多人都会选择游泳这种运动方式。游泳既可以消暑纳凉,又可以锻炼身体,真是一举两得。
不泡泳池的夏季是不完整的,但是很多人担心公共泳池的安全问题,游泳池水到底干不干净?会不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又会传播哪些疾病呢?
常见病毒性疾病——
乙肝、丙肝、艾滋
乙肝、丙肝、艾滋病都属于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那它们会不会经过游泳传播呢?乙肝病毒(HBV)对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一般的消毒方法,比如低温和医用酒精都杀不死它,但含氯的消毒剂以及常见氧化剂可以破坏其传染性。
泳池所用的水至少经过了两次以上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是次氯酸盐)处理,也有的泳池是采用双氧水消毒,经过这样处理的池水通常不必担心HBV病毒感染。
另外,即使泳池内还有少量活性HBV,在大量水的稀释下,其经由泳者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的几率也非常非常低。再退一步说,即便有极其微量的HBV碰巧进入人体,也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打过疫苗的人就更不必担心了),因此,在游泳中感染HBV的可能性接近于0。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比HBV脆弱很多,在体外存活时间更短,且同样对上述消毒剂敏感,所以也无需担心游泳会感染艾滋病和丙肝。常见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里较常见的是淋病、梅毒和生殖器疣(主要指尖锐湿疣等疣样病损)。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体对干燥、寒冷、热以及常见消毒剂均敏感,因此只要泳池和水进行过必要的消毒处理,一般不必担心经游泳传播,不过,如果卫生条件不合格,池水也有可能导致淋病或梅毒传播。生殖器疣的病原是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经性行为、母婴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在公共浴室或泳池共用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可能导致感染,但经池水感染的报告并不多见。其实,比起上述疾病,人们更需担心它们!
眼病
眼病
夏日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就是“红眼病”(急性结膜炎),发病者以经常游泳者居多,未经充分消毒的池水是引起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该病可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沾染病原体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为媒介。
如果游泳池里的漂白粉使用过多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漂白粉的刺激作用也容易导致双眼出现发红的症状。
耳部炎症
游泳时耳朵很容易进水,原来有耳屎或者有耳病的人,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使耳朵堵塞、流脓等,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如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等,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
消化道疾病
人们在游泳时难免会被水呛到,导致菌痢、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病原菌会随着水一起进入人体口腔和胃部,这就有患病的危险。
皮肤病游泳时应注意预防皮肤病,如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溃烂后一经接触即会传染;皮肤浅层的真菌感染包括股癣、脚气、灰指甲等,通过拖鞋、毛巾也极易传染;疥疮、传染性软疣,在浴池里及桑拿按摩时极易传染。
此外,如果在室外游泳,虽然感觉会比较通风透气,却容易因为日晒而患上日光性皮肤炎。
远离这些疾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虽然公共泳池有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谨慎行动即能帮我们远离风险。一方面要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防护。*选择信誉好、管理规范的游泳馆,其消毒措施较严格,卫生情况相对有保障
*去游泳应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个人物品,尽量不要用游泳场所提供的公共物件
*游泳前要淋浴一下,冲洗掉身上的汗液,以免汗液中的尿素等污染池水
*进入泳池前要适当活动
*游泳过程中最好佩戴护目眼镜和耳塞,且控制游泳时间不可过长
游完后也应及时漱口、沐浴等,最好用一些沐浴液擦拭皮肤,然后冲洗掉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骆超
医院全科医学科
浙江大医院
第三期全科转岗医师
END
制作:陈明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