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是《内经》时代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内经》甚至认为刺络放血是治疗疾病、祛除痛苦的第一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刺络放血的作用1退热作用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
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2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
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及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3解毒作用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
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4泻火作用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等症状。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5消肿作用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
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6止痒作用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7缓解麻木作用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
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8镇吐作用急性呕吐多属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刺络放血的方法01分部刺络放血法该法是据发病部位来选穴施刺放血。病发于头部,刺太阳穴;病发于脐部以上者,刺尺泽或曲泽穴;病发脐以下者,刺委中穴。诸穴位于表浅的大静脉处,宜刺;《灵枢·九针论》曾说,太阴、厥阴、太阳经,均为多血之经。血多者宜出血,太阳穴为经外奇穴,治头面诸疾有奇效,尺(曲)泽、委中为合穴,多主脏腑疾患,故周老觅而用之。
临证之时,常需配它穴点刺。本法多用于病位较深,或脏腑病,既有局部主症,又伴有全身症状者。
例如,头痛、目赤肿痛,伴有发热者,可刺太阳穴出血,点刺合谷;头痛、咽痛,伴发热者,刺太阳穴出血,点刺少商、曲池穴;乳房红肿疼痛,伴发热者,刺尺泽穴出血,配合局部热敷;上腹痛、呕吐,伴发热者,尺泽穴刺出血,点刺中脘、梁丘穴;右下腹痛,大便秘结伴发热者,委中穴刺出血,点刺足三里、天枢穴;下腹痛、泄脓血便,伴发热者,委中穴刺出血,点刺曲池、天枢穴等。
02循经刺络放血法该法是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指导下,对某一条经络或数条经络所发生的病变,予以循经放血的方法。临证时,将病证进行归经,按循体表经脉,循经别循行的部位,及循络脉的走向等法则,进行刺络放血。周老还说:“视之不见,取之上下”。
本法不仅仅局限于穴位或痛点上施行,还可在病变经脉循行的上下找浅显的静脉刺出血,“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即指此。
例如:急性腰痛,痛发脊柱两侧者,属足太阳经气受阻,取委中穴刺出血,点刺腰部最疼处;痛发脊柱者,督脉经气受阻,人中穴刺出血,点刺气海,太冲穴;风热乳蛾,咽喉肿痛,呼吸困难,手太阴经气受阻,少商穴刺出血,点刺天柱;巔顶头痛,眩晕,目胀,足厥阴经气受阻,百会、太阳穴刺出血,点刺风池穴等。
03辨证刺络放血法该法是在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等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选穴,配伍放血的方法。
例如:妇人痛经,小腹冷痛,先腹痛后行经者,为气滞血瘀,足三阴经气痹阻,取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三阴交刺出血,三阴交有益肝肾、调经脉之功,效同“四物汤”,点刺气海,调理气机,重灸关元以温暖胞宫,共奏调气理血之功;
皮肤瘙痒发红,属血分有热,三阴交,血海刺出血,以理血、清热、调经,辅以点刺曲池散风和营,点刺少府清心透热;
急性踝关节扭伤,为局部经气痹阻,气血瘀阻,阿是穴、太冲穴刺出血,以行气活血;
痈肿疖疮,根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取曲泽穴刺出血以泻心经火热,若伴发热者,配合点刺大椎、曲池穴。如疮发项背者,配合委中穴刺出血,以清太阳经之热;发于胁肋者,配合阳陵泉穴刺出血以清少阳经之热;发于四肢者,循经取穴或阿是穴刺出血以泄经热,解其毒。
04局部刺络放血法该法是在病变的局部施以刺络放血的方法,或在穴位,或在局部分片施术,范围比较局限,多适用于病变局限、表浅之病证。
例如:舌肿、舌强者,刺金津、玉液穴出血;牙痛龈肿,在患处放血,点刺合谷;牛皮癣,瘙痒起屑,梅花针叩刺局部出血,加以拔罐;丝虫病晚期出现“橡皮腿”,在患腿前后左右刺出血,点刺足三里、三阴交;关节扭伤肿痛,在痛点刺出血等。
艾灸公开课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