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中耳炎的问题,如耳道溢脓、听力下降及耳痛耳鸣等,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造成永久性耳聋。通常有很多的患者觉得中耳炎这个病不严重,所医院治疗,所以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得了中耳炎大家都很苦恼,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中耳炎的危害比较大,所以如果得了中耳炎,一定要积极的参与治疗,不要给自己留下终身的遗憾。
什么是中耳炎?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发病原因
由于鼓膜的作用,外界物质难以进入中耳。但从鼻咽部到中耳之间另有一条通道,称咽鼓管。在感冒发烧、鼻窦炎、鼻炎急性发作,或游泳呛水后,可能产生炎症反应,病原体及分泌物可经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急性炎症。另外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也容易引起中耳炎。因腺样体也位于鼻腔底部,和咽鼓管靠近,感染也可经咽鼓管进入耳内,导致中耳炎。
中耳炎的分类及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
分泌性中耳炎
耳聋、耳痛及耳内闷胀、耳鸣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卡他性中耳炎
咽鼓管粘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水肿,变得增厚或粘连。鼓室内长期负压,鼓膜内陷,耳聋、耳鸣症。
渗出性中耳炎
耳内有闭塞胀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
慢性中耳炎
耳流脓、耳聋、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
分泌性中耳炎
耳聋、耳痛及耳内闷胀、耳鸣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急性中耳炎
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者可能听觉失灵。
中耳炎有哪些注意事项
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感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保持鼻道耳咽管畅通
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防止感冒加重病情
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防止异物进入
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保持积极心态
对于中耳炎,我们还要保持客观的心态,其实就和感冒是一样的,也是很普通的疾病,我们不能想得太严重,它有它自己病程,如果能够有正确的治疗的话,再加上一段时间的恢复,就能够康复的,所以大家不要太担心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