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中耳炎初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中耳炎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17-7-24

中耳炎的发生起因于耳咽管所引起的感染最多,而招致耳咽管发炎或功能不良的疾病,包括扁桃腺炎、鼻炎、副鼻窦炎、鼻咽炎,以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喉炎)、鼻腔或鼻咽部的异物或肿瘤,以及腺样增殖体肥大等,在这种情形下,用力咳嗽或用力擤鼻涕时,很容易使细菌蔓延到耳内,而引起中耳炎。有时耳咽管的堵塞造成室内的阵压,引起中耳内粘膜的肿胀和分泌液的泞积,进而减低对细菌的抵抗力而引起感染。

当罹患某些传染病(如麻疹、肺炎、腥红热、百日咳、白喉等)或体虚时,身体某部份的细菌可经由血液循环,引起中耳炎。

此外,耳部的外伤、外耳炎或外耳道异物,往往也是诱因。尤其是幼儿期的耳咽管,从鼻咽到中耳的斜度比较水平,再加以腺样增殖体比较大,更易罹患。依发病的过程,分为急性、恶急性和慢性。

平常罹患的中耳炎,先是一种急性发炎,病情如没有恶化,过了2~3周就变成亚急性中耳炎,然后慢慢痊愈,或是转变成慢性中耳炎;而在亚急性或慢性中耳炎时,也随时会引起急性发作,招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治疗到完全痊愈或恢复正常为止。

急性中耳炎

此症初起会感到耳闭或耳内有压迫感,有时伴着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接着感到针刺样的搏动性耳痛,有时,这些疼痛会扩散到耳的四周、偏头、牙齿、眼睛等部位,不过,等到鼓膜破裂流出耳漏以后,疼痛会自动减轻;所流出的耳漏、早期呈粉红色水样,逐渐演变成黄色或绿黄色的粘性脓液。

在鼓膜尚未破裂未排出耳漏时,常有39℃左右的发烧,若发炎严重时,不但发烧不退,更有头痛、耳后部压痛、头晕、恶心或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在幼儿或身体虚弱的病人可能引起败血症或脑部合并症,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故须及早治疗,以免演变成慢性中耳炎。

对急性中耳炎的治疗,采鲜牛蒡根捣烂,榨出汁液,滴入耳内,一天数次,治愈率颇高。

慢性中耳炎

枯矾3g、冰片0.1g,研细末,先用棉花球浸开水洗净患处,将药末吹入,一周可愈。

用枯矾、煅龙骨各3g,研末,吹入耳内即愈。

将活田螺洗净,放碗内,待螺肉伸出,撒上冰片,螺身缩入而吐水,以此水用吸管吸起滴入耳内,初甚凉,后来有发热感,侧耳把水倒出,再另以冰水滴入,如此将二螺的水滴完,即可痛止肿消,具有神效。

采100g左右的虎耳草,洗好,撒上一点食盐,用手将它揉出汁来,用吸液体的玻璃管(或吸管)取2~3滴,放入耳内。

虎耳草含有很丰富的硝酸钾及盐酸钾,有消除炎症的作用,且含有控制脓的成分,为防虎耳草汁外流,可以用棉球塞入耳内,此法对久患中耳炎不愈的人最有效果。

如果用虎耳草汁的效果较缓,可兼服此方,加速痊愈。

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川楝子、黄岑、黄柏、栀子、连翘、荆芥、防风、薄荷叶、枳壳、甘草各4.5g,白芷、桔梗、柴胡各8g。水煎内服。

中耳炎患者久不愈,流脓水者,用熟地24g、淮山10g、泽泻12g、丹皮6g、茯苓12g、山茱萸10g、知母10g、黄柏10g。以上水煎,2~3贴可好。

取20g的鱼腥草(鲜品100g),放入500ml的水中煎至300ml,空腹服用,这是一日的量,第二天要重新使用新的鱼腥草煎服,继续服用到20~30天,脓的颜色会转傅,变成水一般的澄清,这时已快痊愈,不可中断,较严重的患者,3个月即可治愈。鱼腥草的煎汁会有苦味,但无论是生的,或已晒干,都能消除体内的毒素,治疗多种属于化脓性的疾病。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水煎,1日分2~3次服饮,并取药液滴耳。

耳底流脓水,取五倍子,数量不拘,开成细粉末,用香油调药敷之。

用煮熟的鸡蛋3个,剥壳取其蛋黄,放入铜勺内加火干炙,直到变为焦黑时,渐渐流出油脂,次即蛋黄油。

待凉后,放入干净瓶中,用时,以药棉做成花生米大的棉球,吸蛋黄油至饱和,用夹子放入耳内,蛋油即沿着耳壁流入,待为患部吸收后,药棉就会慢慢干燥,每天上药二次,严重者不需两周,即可痊愈。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ぇ姒傞渶瑕佸灏戦挶
鍖椾含涓涓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