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高睿、李经纬、尹芳、王新雨、卿晓媛
开启你的健康之旅
头疼脑热,人之常情。人吃五谷杂粮,不生病是不可能的,生病不要紧,要紧的是生什么病,生病怎么办。你还在一发烧就捂汗一头疼就卧倒吗,别傻了,正确的症状处理方法都在这篇文章里。
本次来自华西临床医学(本硕博一贯制)的高睿、李经纬、尹芳、王新雨、卿晓媛五位准医生就给大家进行一次史上最全的医学知识科普,承包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适,只为换来你的认真对待。快来嘛,正文略长,但全都是干货!可根据目录选择想看的内容~
目录感冒、咳嗽咳痰、月经不规律、痛经、腹泻、便秘、胃痛、头痛、眩晕、心慌心悸、心绞痛、发烧、过敏、失眠、肌肉拉伤、骨折、颈椎病、关节痛
1感冒
误区1.不重视:“感冒嘛,多喝点热水挺两天就好了。”
不对!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前者可以这么搞,后者这么搞很危险。
误区2.乱吃药:“感冒流鼻涕,吃点抗生素消消炎。”
醒醒吧!感冒是病毒导致的,抗生素怎么能抗病毒?
正确对待方法:区分普通感冒OR流行性感冒,区别对待,正确处理。
症状及处理方法:
应对感冒小贴士:
1.屋里常通风,尽量不去人口密集、通风差的地方,如果去要尽量戴口罩。
2.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病毒活跃,要注意防范,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屋子经常通风。
3.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睡眠不好、忽冷忽热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极大地增加得感冒的几率。
4.发现感冒,根据上述症状的不同判断自己是哪种类型的感冒,依照上表列出的处理方法处理。
5.最重要的一点:当你按照上述办法处理没有好转甚至加重,请及时就医!
2
咳嗽咳痰
误区:“吃点止咳药就好了。”咳嗽只是其他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咳嗽一时止住了,病还是没治好,药一停接着咳嗽,吃止咳药治标不治本。
正确对待方法:如果咳嗽咳痰,不要急着吃止咳药,先判断大致原因,再进一步处理。
咳嗽的原因判断:
咳嗽小指南:
1.引起咳嗽的原因千千万,可轻可重,万不可过分担心,也万不可掉以轻心。
2.“止咳药”通常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治标不治本,不要依赖。
3.咳嗽的治疗要对症,如果感冒引起的咳嗽,感冒好了咳嗽也自然就好了;如果无缘无故的咳嗽,则需要警惕,及时就医才是正道!
4.生活中要远离有害气体、粉尘,无法远离则要做好防护。
5.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
6.长期吸烟者,40岁以上长期咳嗽,应尽早进行肺癌筛查!
3
月经不规律
误区1.“这月晚了两天还没来,会不会生了大病?”月经又不是手机闹钟控制的,没有那么精准,是有一个大致范围的。
误区2.“月经来去自由,多多少少,与我何干,一年不来我都不在乎。”小姑娘你的思想很危险。别的病都不说了,几个月不来月经您不怕子宫内膜癌吗?
正确对待方法:判断自己的月经是否正常,在排除可能因素后仍无改善,需及时就医。
月经不规律可能原因:
小小月经守护神:
1.月经不规律先不要慌,参看条件第一步,28天来一次,前后一周都正常,30—50ml一个月,偶尔多少不紧张。
2.月经失调首先要排除妊娠,其次最可能的就是休息不好、压力大、精神因素、心理因素。
3.如果某一个月月经不规律,不要慌,确定自己没怀孕,积极改善生活状况、饮食状况,正常生活、正常饮食,如果持续两三个月还不规律再考虑疾病,如果下个月恢复正常不需太担心。
4.如果本次月经隔23天,下一次34天……依此,虽正常范围,但仍需警惕。
5.如果真的有问题,或者有其他症状,要及时看医生!
4
痛经
误区1.男生别说多喝热水,有用但找打。喝水这种事女生心里是知道的,男生还是应该煮点红枣茶之类的,东西本身不见得多有用,但你的爱才更温暖。
误区2.经期不能洗澡。经期不洗澡不嫌脏蛮?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清洁。
正确对待方法:绝大多数痛经都是正常的,只有少部分人是疾病状态,痛经时积极采取措施缓解,不影响生活就好,严重时就医也很重要。
痛经的分类及处理:
痛经贴士:
1.多数痛经都没问题,尤其很多少女的痛经,在婚后或者生孩子以后就会缓解。
2.如果痛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可以采用适当措施干预,如果没影响,不必管。
3.当痛经伴随其他症状,或者每月持续时间很长,疼痛严重无法缓解,需及时就医。
4.经期要清洗,非经期也要清洗,清水洗涤外部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用一些洗液啥的,那些东西并不好。
5.男同胞们的呵护有时候胜过灵丹妙药。
5
腹泻
误区1.拉的多就是腹泻?当然不是!高纤维食物吃多了也会使排便量增加。
误区2.拉了好多次就是腹泻?也不是!有些神经肌肉性疾病或盆底疾病也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加,或者你就是吃得太多了。
正确处理方法:
突如其来的腹泻,先补充一些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推荐如下:
1.米汤加盐口服液:米汤mL+细盐1.75g或炒米粉25g+细盐1.75g+水mL,煮2~3分钟。
2.糖盐水口服液:白开水mL+白糖10g+细盐1.75g。
如果用完之后一段时间(半天到一天)症状不见好转要及时就医。对于长时间持续的慢性腹泻,家中常见的处理方式和急性腹泻相似,但更推荐及时就医。
腹泻的病因及分类:
腹泻小贴士:
1.腹泻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拉肚子、拉稀等,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3次/天)、排粪量增加(克/天)及粪质稀薄(含水量85%)。大家要看好自己是不是真的腹泻了。
2.居家可自行准备一些非处方药来止泻,如藿香正气丸、小檗碱片、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但记得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急性腹泻发病急、生活中常见,经常会出现脱水症状,所以家中可以做的主要是预防脱水。慢性腹泻原因复杂,建议及时就医。
6
便秘
误区1.多吃粗粮补充膳食纤维可以治好便秘?
不是!补充膳食纤维只能治好膳食纤维缺乏引起的便秘,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而且吃多了粗粮可能会胀气、消化不良。
误区2.多喝喝常润茶有利于改善便秘?胡说!保健品怎么可以用来治病呢。
正确处理方法:
1.按揉腹部:具体做法:起床后排空小便,喝凉开水-毫升。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身体放松,右手掌心放在右下腹部,左手掌心放在右手背上,从下腹部按摩上提至右季肋部,推向左季肋部,再向下按摩到左下腹部即可。沿顺时针方向反复按摩30-50遍,按摩时无需压力过大,只需轻轻按摩即可,但贵在坚持。
2.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如多吃粗粮等。
3.长期便秘,且用了上述办法不能改善,建议及时就医。
便秘的病因及分类: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量少。
便秘小天使:
1.病情严重(如出现大便变黑或有血丝、肛裂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2.居家可自行准备一些非处方药如开塞露、乳果糖,可有效改善便秘。但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由于疾病引起的,有些则只是功能性的。很多人天生就会便秘,很多人年纪大了也容易便秘,无需特殊治疗,只是不舒服,没有严重后果。
4.偶尔便秘无须担心,经常便秘也无需担心,从容应对即可。
7
胃痛
误区1.医生,我前肋巴骨痛,胃痛好凶哦?你捂住的位置明明是心窝窝,哪里是胃痛。
误区2.胃痛就是得了胃病?不对!十二指肠、肝、胆、胰的疾病都可能会引起“胃痛”。
正确处理方法:
1.不得不提多喝热水,多喝热水对于稀释胃酸、缓解痉挛等有一定效果的。
2.胃痛伴有反酸可以吃一些治疗胃酸过多的非处方药;伴有胀气的可以吃一些治疗胀气的药物......但胃痛的原因太复杂了,搞不清楚原因就尽快去就医。
胃痛的概念及分类:
胃痛是中医学中的概念,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西医只说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引起的上腹痛。
胃痛伴侣:
1.因为“胃痛”的原因属实太多,自己在家无法判断,经过简单处理(如喝热水、休息、服用非处方药)之后无缓解一定尽快就医。
2.如果感觉胃酸太多可以按要求服用法莫替丁或者奥美拉唑,如果胀气严重可以用一点西甲硅油,但是没有这些明显症状一定不要乱吃!
8
头痛
误区1.“头痛=脑子出了某种毛病”不是的,很多头痛都是血管肌肉的问题,跟脑子没啥关系。
误区2.“严重的头痛就是偏头痛”错!严不严重和偏不偏是两回事。
误区3.“头痛不用看医生,吃点止痛药或者活血化瘀的药就好”伤心,这样说可能医生都要失业了。
正确处理方法:
1.头痛可用止痛药暂时缓解,但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尤其是出现发现本次头痛比往常严重得多,在4O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的头痛或者伴有发热、呕吐或视觉模糊等症状。
2.偏头痛的首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的药物,不要首选止痛药。
3.关于就诊科室:头痛伴有头晕和上肢麻木的朋友,应及时去骨科及神经内科就诊;12岁以下的小朋友头痛要及时去看儿科,突发剧烈头痛,伴有呕吐、意识障碍或偏瘫,或者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或没有先兆,持续数秒至数小时者应该去神经内科就诊;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应去心血管病科就诊;由头部外伤引起的头痛应神经外科就诊。
头痛的原因及分类:
1.脑组织本身并不会疼痛,几乎所有的头痛都因为肌肉或血管。头皮或颈部的肌肉紧张会产生持续的头痛。血管功能失调,会产生随着心跳进行的“跳痛”。
2.偏头痛是由血管引起的,通常只是一侧跳痛,持续几个小时到一两天。
3.严重的头痛可能是肌肉紧张所致的“紧张性头痛”,表现为额头或后脑勺疼痛,也可以是整个头部持续的钝痛或仅仅眼睛周围疼痛。
4.一些常见症状
5.头痛的机制:
头疼小贴士:
1.可以对照上述症状选择合适的用药。
注意:除非十分明确自己是感冒头痛外,不宜长期自购止痛药随便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2.头痛不见得就是什么大病,举个简单的例子,昨夜没睡好也有可能导致头痛,也有很多偏头痛都是原因不明的,这种偏头痛八成影响不大,不要担心。
9
眩晕
误区1.我脑袋晕乎乎的,我是不是眩晕了?
可能不是眩晕哦,眩晕一定要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如果你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那只是“假性眩晕”。
正确对待方法:
感觉到自己眩晕时不要着急,应先坐下或躺下以防止摔倒,若无缓解立即呼叫身边的人帮忙拨打。
眩晕的可能原因:
1、周围性眩晕:多为内耳迷路和神经前庭支受损所致,常见于外耳道耵聍(也就是外耳道耳屎多了)、急性中耳炎、迷路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多见于听神经瘤、小脑或脑干出血、颞叶肿瘤等。
3、其他原因如低血压、高血压、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某些药物及晕船、晕车、晕机等生理性原因。
眩晕小秘书:
1.首先要判断自己是眩晕还是简单的“假性眩晕”,若为眩晕应引起重视。
2.眩晕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若过一段时间未缓解可排除生理性眩晕,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拨打。
3.眩晕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个人比较难处理,若确定不是生理性眩晕应及时就医!
10
心慌心悸
误区1.心慌或者感觉心跳快就是心脏病。
当然不是!情绪、运动等都可能引起心脏的短暂不舒服,但不一定是心脏病。
误区2.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会心慌、心悸。任何年纪的人都可能会心慌或者心悸。
正确处理方法:
1.自己感觉心跳快或心慌不一定是心脏病,医院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2.老年人心脏容易出问题,年老造成的心慌气短,总让人误以为心悸、心慌等心脏跳动异常与年龄增长必然有关,但心悸与年老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也未必是心脏病发作的标志。
3.妊娠期或围绝经期,体内激素的波动也会导致心悸,这一点不用太担心。
4.喝茶或者咖啡可以导致心悸,这种情况下应停止使用,症状会渐渐改善。
5.熬夜也可能引起心悸,这种情况下应保护良好的睡眠,症状会自然缓解。
心慌(心悸)的表现及机制:
自觉心跳快或心慌,在医学上称为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发作时心率可以正常,也可以快或慢。
小王医生的温馨提示:
1.心慌(心悸)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不宜擅自购买药物随便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2.如果心悸持续超过15秒,且头昏眼花、眩晕昏厥,则应保证身边有家人,医院就诊。
11
心绞痛
误区1.是药三分毒,心绞痛不用服药,挺过去就好了。胡扯!药虽不好但能治病,不吃无毒可以要命!
误区2.广告说啥就吃啥,心痛就吃心痛定。不是哦,首选药物最好是硝酸甘油,但一定要注意怎么用,多含也有危险!
误区3.吃了药感到眩晕就是中毒了?不一定!可能是正常的作用。
误区4.只要胸痛,不管什么样都叫“冠心病,心绞痛”。胸痛可以由很多很多原因引起哦。
正确处理方法:
1.当胸痛突然发生时,应立即叫救护车,突发的胸痛往往都是很紧急的疾病,十分危险!尤其是伴有大汗淋漓,脸色煞白,呼吸困难等严重的全身状况,请一刻也不要等,马上叫救护车!
2.急性胸痛发生后,在等救护车的同时家里一定要保持有人,马上停下运动,保持平静。可以使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缓解,但是一次只能含一片,最多只能含三次。也可以使用速效救心丸按说明书含服。如果硝酸甘油无效,很可能是重度的心梗或者非心脏问题,不要继续使用了,等救护车。
3.硝酸甘油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个别人用药后可出现眩晕、摇晃等低血压症状,如果眩晕严重请马上停药。
4.急性胸痛发生后,如家里有家用制氧机,马上开始吸氧,并等待救护车。
5.慢性的胸痛相对不是那么紧急,如无其他全身症状可能是食管疾病、胃肠疾病、胆囊疾病、肋骨疾病及肺部疾病等。这种情况虽不及急性胸痛紧急,但也一定要重视,疼痛的程度越深,可能的情况越严重,越需要及早就医。
症状和机制:
典型心绞痛的表现包括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饱餐时发生;多为胸前区,常向左肩、颈部、手臂放射;多为压榨样痛、压迫、发闷或紧缩感,可伴焦虑或濒死感;心绞痛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发作时往往使人不自觉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治疗小贴士:
1.急性胸痛很常见的疾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在家时无法处理的,必须马上打,医院进行处理,一定提高意识,时间就是生命,一刻也不能耽误。
2.医院后会进行抗凝治疗,如阿司匹林等,紧急情况下需要进行PCI手术“支架手术”或者CABG“搭桥手术”,不要觉得可能是小事不做手术,一定要相信医生的判断。
3.最好家中常备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4.心血管病高发的人群日常应该保证健康膳食,保证每天摄入+g蔬菜和+g新鲜水果,限制红肉和盐的摄入。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最好戒烟戒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从生活中做起。
12
发烧
误区1.发烧一定要先用药降体温,不然会烧坏脑子。
错!不要太慌张的立刻用药。发烧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体温变高了,不利于病菌生存,相反有利于我们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误区2.“用酒精擦身上可以降温!”“发热捂汗,可以帮助退烧!”
慎重!建议低热时不用物理降温,高热时物理降温和其它办法一起使用。一方面酒精擦在身上并不舒服,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对酒精过敏,造成更严重后果。高烧时“捂汗”体温散不出去,会加重病情。
正确处理办法:
1.量体温,通常使用水银体温计。0-3岁的孩子最好试测肛门内体温,其他年龄段测量腋窝体温即可,必要时可测口腔温度。
测量完成后对照下表看体温到底是否升高:一般腋窝温度超过38℃算作高热,不超过38℃算作低热。
2.如果低热采取预防治疗:尽量多休息,及时补充水(糖盐水、绿豆汤、菜汤、西瓜汁、果汁及蜂蜜兑水等均可),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米粥、豆浆等)。
3.如果高热需降温治疗,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同时可用凉毛巾敷额头,并用温水擦身体。
4.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处理是根本办法!自己在家无法明确判断。如果有感冒的症状(见上文)需同时治疗感冒,如果搞不清楚原因一定及时就医。
发烧退烧原理:
发烧是一种身体自我保护的机制,出现发烧说明有背后的原因,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对于儿童的发热可适当放宽,因人体的免疫系统不是天生就完善的,小孩子往往在一次次中发烧中,让自身的免疫系统得到锻炼,从而逐渐增强了抵抗力。
退烧药是一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等的药物,本质上不会解决“幕后黑手”,只能缓解发热的症状,且有一定负作用,故不能当做治疗的终极药物。
发烧小贴士:
1.对于儿童发烧不可急于用药,尤其是38℃以下的低热,很少引起孩子严重不适,并不需要吃退热药,注意手脚冰凉部位的保暖。
2.服退热药只能缓解发热,并不会促进疾病的恢复,反而增加肝肾不必要的代谢负担。
3.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婴儿慎用退热药。需咨询医生。
13
过敏
误区1.医生不让吃的我都不吃了,我就不会过敏了嘛!导致过敏的致敏原有很多,可能有很多尚未发现的。
误区2.吃面包会不舒服,说明对麸质过敏,要吃抗敏药。不一定,很可能是因为对麸质不耐受,可能吃过之后腹胀、腹泻、腹痛、头痛、困倦乏力或出现皮炎,甚至抑郁和焦虑。但不一定是过敏,不要急着吃药。
正确的处理办法:
分为两类,已知的和未知的。已知的致敏源尽量避免,如果实在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过敏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1.食物过敏:第一时间打急救电话,催吐(用手指触碰喉咙深处),大量喝水
2.螨虫过敏:常见皮肤的红疹,以及鼻炎、哮喘、咳嗽、胸闷等。需立刻洗热水澡,并使用海盐水冲洗鼻腔(注意不要呛水),然后彻底打扫环境,并用消毒液消毒处理,被褥之类进行拆洗与接受阳光暴晒。症状一般会很快消失,医院进行治疗。
3.药物过敏:是最危险的,可能会导致死亡!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立刻停止使用任何药物,同时多喝水,昏迷者要保证呼吸畅通,必要时进行心脏按压复苏。
4.漂浮物过敏:常见动物皮毛、花粉以及灰尘等,表现为喷嚏不断、皮肤红疹、鼻炎、咳嗽、哮喘还有胸闷气短的各种症状。要远离过敏源,外出时戴上口罩。可用纱布蘸凉白开敷在皮肤上,开窗透气,预先涂上一点抗过敏药膏。如出现较严重的情况,第一时间入院。
5.酒精过敏:常见全身发痒难耐,皮肤小红疹,也可胸闷气短。需立刻停止饮酒,喝一些鲜榨的西瓜汁,或者是温热的牛奶,还可以按照剂量吃一点扑尔敏。如果出现胸闷等症状,请尽快就医。
6.紫外线过敏:表现为一系列的皮肤问题,如红肿瘙痒难耐,甚至出现咳嗽及胸闷的情况。需立刻用冰毛巾敷脸,不要使用各种面膜、洗面奶、化妆品;还可用芦荟汁涂抹过敏处,能够有效缓解皮肤问题。
导致过敏的原因:
1.外因: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过敏反应,这些物质称为致敏原。
2.内因:一些人具有“过敏体质”,由免疫系统决定。
药物使用小帮手:
1.有过敏史的人最好家里和包里常备抗过敏药,一旦发现过敏先兆,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需马上服用抗过敏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常见的可以选用的抗过敏药有:扑尔敏、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酮替芬等。要注意副作用,扑尔敏使用后可能嗜睡乏力,要避免开车等精密操作。氯雷他定不可与红霉素及酮康唑一起用,肝肾功能不好的人不要用。酮替芬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
3.必须重视抗过敏药本身的致敏性,如果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则要考虑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的可能。
4.自己不要乱用药!除常用药外,其他药需经过医生指导。
14
失眠
误区1.一旦睡不着就吃安眠药帮助入睡。安眠药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失眠产生的原因,且有成瘾性和潜在的危险。
误区2.前一天熬了夜,后一天多睡补回来,每天平均睡到八小时。天真!熬夜补不回来。但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八小时的睡眠,只要睡眠质量高,少睡一点没事的。
误区3.睡不着就喝点酒。不要依赖酒精!喝了酒虽然容易入睡,但往往睡眠质量不好,下半夜尤其如此。用点柠檬香精,西番莲、甘菊等还可以。
误区4.晚上在沙发上开着电视睡觉。这样一哈就会醒,严重降低睡眠质量。
误区5.提前上床准备一下,到该睡觉的时间就能睡着了。只能说没必要,还会扰乱生物钟。
正确处理方法:
1.根据失眠的标准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失眠了,满足下面条件才算失眠: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2.偶尔失眠不要担心,就起床走出卧室,读一本书,做做瑜伽,或做一些能让人安静的活动,活动一会然后再尝试着去睡觉,但不要耍手机。
3.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很有必要:睡前数小时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烟酒等)、不大吃大喝、不做费脑力的事情。每天作息时间规律,保持卧室安静,进行适当锻炼。
4.睡前可听一点轻柔抒情的古典音乐,在安静黑暗的环境下深呼吸,使身体完全放松下来。
5.重建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且如果卧床后长时间不能入睡,应起床,等有睡意时再睡觉。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不管前晚睡眠时间有多长,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日间避免小睡。
6.如果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失眠可以适当使用药物。
失眠的表现及原因:
晚上人的大脑会经历几个相同的睡眠周期,持续90—分钟。每段循环的开始阶段,睡眠之门都会开启。睡眠之门关闭时,人无法入睡的。失眠患者的主要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而失眠的原因大致如下。
助眠用药微指南:
1.使用助眠药物要注意不良反应、成瘾性等的潜在风险,且需要明白药物是无法治愈失眠的,只能在用药之后辅助入眠。
2.按现有临床证据,褪黑素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
3.常见助眠药物:艾司佐匹克隆、唑吡坦、唑吡坦控释剂、佐匹克隆。
4.自行短期用药须严格控制用量。长期用药需咨询医生。
5.特殊类型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15
肌肉拉伤
误区1.“我肌肉拉伤了热敷一下活血化瘀有助于康复!”热敷需慎重!可能会加重内部出血与肿胀,从而加重病情。
误区2.“听老中医说贴贴膏药就可以治疗这些疼痛啦?”部分人对膏药过敏,会让水肿加重。膏药中活血化瘀的成分也可能会加重出血肿胀,得不偿失!
误区3.“我就有点痛,继续运动应该没啥问题?”肌肉拉伤后不要逞强继续运动,否则可能加重病情,吃亏的是自己。
正确对待方法:
首先需要判断自己肌肉拉伤的程度,轻度拉伤OR重度拉伤区别对待,正确处理。
肌肉拉伤的类别及判断:
1.轻度肌肉拉伤:受伤部位表现发硬和疼痛,用手触摸或用力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剧。
2.中度肌肉拉伤:受伤部位立即感到刀割样疼痛,说明有部分肌纤维撕裂。
3.重度肌内拉伤:受伤当时可听到断裂声,局部明显肿胀,皮下出血严重,肌肉的功能出现障碍,在损伤部位有凹陷。
拉伤小技巧:
1.若为轻度拉伤,可休息几天后再恢复运动。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冰敷5~10分钟,若有刺痛感,可拿开冰袋,又有肿胀疼痛感后再继续冷敷。根据个人情况可反复多次。
2.若肿胀淤血较严重,需及时就医。
3.若肌肉断裂,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可减少内部的出血肿胀,包扎医院。
4.拉伤后运动的恢复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心急,避免再次损伤!
16
骨折
误区1.喝点酒可以帮助愈合。喝酒并不能促进骨折愈合,相反能损害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其丧失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能力。除此,喝酒还会影响药物作用。
误区2.吃啥补啥,喝骨头汤会促进愈合。最好少喝!骨折后,骨头断裂处的钙会进入血液;活动减少导致的废用性脱钙也会使钙进入血液,若再补钙有可能引起尿路结石。除此之外长期食用油腻的骨头汤可使病人食欲减退,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药物的作用。
正确处理方法:
复位并静养。注意:医院处理,药物服用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谨遵医嘱。
骨折的原因:
1.外伤。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部位及周围软组织。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不在受伤部位发生,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多属于间接暴力骨折。
2.肌肉拉力。肌肉突然收缩,可造成肌肉附着处撕脱骨折。常见的撕脱骨折有:肱骨外髁骨折和肱骨大结节骨折。
3.积累劳损。骨骼的某一点受到反复力的刺激可出现疲劳骨折。
4.骨骼疾病。骨骼患各种疾病后强度降低,遇轻微外力即出现骨折。
骨折小精灵:
1、骨折后可以适当补充营养,但不宜过多补充钙和食用油腻食物,应当注意营养均衡。
2、骨折的处理方式相对复杂,不宜自行处理,及时就医是最佳选择!
17
颈椎病
误区1.脖子痛就一定得了颈椎病。不能将脖子痛与颈椎病片面联系起来,脖子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误区2.按摩可以根治颈椎病。按摩对颈椎病的症状的确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治标不治本。如果按摩的手法不到位,还可能进一步损伤。
误区3.老人才得颈椎病。局限!年轻人也可能。
误区4.手术风险大,不能做。现在手术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很少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正确处理方法:
颈椎病要多注意平时生活习惯,以预防为主。此外,颈椎病严重者务必及时就医!
轻度颈椎不适可进行燕飞式训练:俯卧位,挺胸抬头脱离床面,同时手背后伸;坐位,颈伸、收缩颈背肌肉。每个动作持续3~5秒,连续10~20次,每日1~2次。
颈椎病的常见类型:
1.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背部僵皱不适,颈、肩、臂、手酸痛、麻木,呈持续性或阵发放射性,可伴有臂、手无力。
2.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一过性眩晕,可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或猝倒,与转头、低头或仰头等的活动相关。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头痛、头晕、颈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悸、胸闷、心前区痛、四肢凉、手肿、手麻等。
4.脊髓型颈椎病。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下肢笨重、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胸、腰部束带感。手麻、力弱,严重者可出现截瘫、三肢瘫、四肢瘫、大小便失控。
5.混合型颈椎病。不同类型颈椎病并存。
颈椎病预防锻炼小贴士:
1、改正不良的姿势习惯,不要弯腰驼背或长时间低头,不做低头族!
2、注意颈部保暖。
3、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4、适当活动相应的关节肌肉,如“燕飞式锻炼”。
18
关节痛
误区1.痛了就忍着,过会就好。错!这可能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时机。
误区2.中医按摩推拿能治疗关节痛。可能会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也是治标不治本。就算按摩也要找专业人士,手法不恰当会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误区3.我对我的关节痛了如指掌!自己很难判断原因,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关节痛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原因很多,及时就医诊断清楚才是正道。
误区4.症状减轻就不用吃药了。医生叫吃多久就吃多久,不然有可能复发。
误区5.我多锻炼增强体质就不容易关节痛了。适当锻炼有益,但不恰当的运动方式、过大的运动量会加重病情。
正确的处理方法:
初步判断关节痛可能的原因,若由于外伤或不能判定病因,且症状无缓解者,需到及时就医!
关节痛可能的原因:
1.外伤。急性如车祸、撞击等,慢性损伤如长期关节负重等。情况严重必须紧急送医,慢性关节痛要注意休息和保养。
2.细菌感染。不常见,自己也很难判断,常伴有身体其他症状,如发烧等。需就医。
3.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牛皮癣。这种比较常见,一般是对称性的,且有红肿、晨僵。不能拖拉,需要及时就医,可以适当口服布洛芬、对乙氨基酚等止痛药或者可的松的糖皮质激素止痛。
4.痛风。止痛药止痛为主,不能喝酒、吃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急性期肉类也要少吃。如不能缓解及时就医。
5.药物所致关节痛。如最近服用激素、抗生素、利尿剂及抗结核药等,可能出现关节痛,及时停药症状一般会消失,不能消失及时就医。
关节小医师:
1.关节痛不要总想到类风湿和风湿,而且一般来说风湿和吹风也没什么关系,类风湿和吹风更没关系。受凉可使疼痛加剧但绝不是病因!
2.如果关节出现红肿、发热、且为对称性、有晨僵,风湿免疫病概率大些。如果饮酒吃海鲜后加剧痛风可能性大些。
3.除了外伤、感染之外、药物引起的关节痛,其他关节痛大都周期较长,容易复发,请保持耐心,配合医生接受长期治疗!
○
○
愿你都能拥有健康幸福的
美好生活
本文作者
高睿
李经纬
尹芳
王新雨
卿晓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