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猫的炎性息肉是猫耳道或鼻咽中最常见的良性带蒂赘生物,推测起源于鼓泡或咽鼓管,通过咽鼓管延伸至鼻腔及咽部形成鼻咽息肉、也可通过鼓泡生长至中耳及外耳道形成耳道息肉。较常发病于幼龄猫和年轻成猫。临床症状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症状,外耳、中耳或内耳炎症,可能出现眼球震颤、头倾斜及霍纳氏综合征等神经症状等。本文主要阐述一例幼龄猫的中耳炎性息肉的病例。
关键词:猫中耳炎性息肉
1、基本信息
美国短毛猫,体重2kg,5月龄,雌性未绝育。在家饲养2个月,曾有猫鼻支病史,现痊愈,食欲及饮欲正常,排便及排尿正常。当日凌晨忽然发现小猫站立不稳,头部倾斜,遂来我院就诊。
2、临床检查及结果
2.1体格检查
患猫精神意识正常,站立不稳,头部持续向左下方倾斜,左眼第三眼睑脱出,左眼上眼睑下垂(见图1),双侧耳道均可见大量分泌物。体温39.1℃,心率次/分,呼吸28次/分。
图1患猫左眼上眼睑下垂、第三眼睑突出、瞳孔缩小,头向左下方倾斜。
2.2神经学检查
2.2.1脑神经检查
(N=正常,A=消失/异常)
2.2.2姿势反应、脊髓反射
患猫姿势异常,头部向左下方倾斜,步态呈现共济失调。
患猫姿势反应(本体感受、单脚跳、视觉性位置反应、触觉性位置反应)未见异常。脊髓节段反射(臂三头肌、桡腕侧伸肌、膝跳反射、胫前肌反射、腓肠肌反射、四肢回缩反射、会阴反射、膜反射)未见异常。
综合以上神经学检查结果,患猫表现为双眼眼球水平震颤,左眼上眼睑下垂、第三眼睑突出、瞳孔缩小,威吓反应缺失,提示:外周前庭异常,伴有左眼霍纳氏综合征,左侧面神经损伤。
2.3眼科检查
对左眼进行了眼科检查,检查项目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除去左眼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以及威吓反应缺失外,左眼角膜及眼内未见明显异常。进行1%去氧肾上腺素点眼,20min内观察到左眼瞳孔扩张,提示为第三级霍纳氏综合征。
2.4实验室检查
2.4.1血常规和术前生化检查
血常规及肝肾指标均位于参考值范围内。
2.4.2耳道检查
由于患猫来我院时,双侧耳道均可见大量分泌物,于是进行了双侧耳道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耳道均可见螨虫,左侧耳道细菌感染严重,右侧耳道同样存在细菌感染。
2.5影像检查
基于神经学的病变定位,对患猫头部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扫查,CT平扫显示左侧耳道(水平耳道及中耳)可见软组织衰减影像,平均CT值约:15-30HU,左侧鼓室壁较对侧轻度增厚(见图2)
图2头部CT平扫横断面影像(箭头所指为增厚的鼓室壁)
图3头部CT增强后横断面影像(箭头所指为软组织衰减结构不均匀增强)
对患猫头部进行CT增强后,显示左侧水平耳道及鼓泡内软组织衰减结构不均匀增强,平均CT值约:80-HU。(如图3)
CT影像提示:左侧耳道(水平耳道至中耳)息肉/肿瘤,左耳中耳炎。
3、初步诊断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猫左耳中耳及水平耳道息肉/肿瘤;左耳中耳炎;双侧耳道细菌感染。
4、治疗与转归
该病例采用了左腹侧鼓泡切开术,术中发现左侧鼓室内有较多浓稠粘液,以及疑为息肉的淡粉色软组织结构,取出该结构后,用生理盐水多次冲洗创腔,放入彭氏引流条,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患猫一周后复查,左眼仍表现为霍纳氏综合征,头向左侧轻度倾斜,眼球水平震颤消失,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患猫精神良好,食欲饮欲良好,耳道内少量分泌物。
5、病理结果
术中将从中耳及鼓室内取出的淡红色软组织结构做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如下:
肿物表面有单层细胞成型的界膜,深层为增生的结缔组织,局部浅表可见大量纤维细胞;内部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及嗜中性粒细胞,局部有不规则,并可见神经母细胞。如下图4中所示:
图4提示:耳道内息肉耳道息肉HE染色
6、讨论
猫的炎性息肉是一种非肿瘤性团块,通常发病于幼猫,任何品种都可能受到影响,但据统计缅因猫、波斯猫,喜马拉雅猫,暹罗猫等品种更易发病[1]。发病原因可能由于先天性缺陷,慢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继发于中耳炎的慢性炎症,猫疱疹病毒1型(FHV-1)或猫杯状病毒(FCV)诱导的慢性呼吸道炎症,因此这两种病毒可能与猫炎性息肉相关。
大多数炎性息肉起源于鼓泡或中耳内,并通过鼓膜延伸到外耳道,此时可选择进行耳镜检查;有时息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鼻咽,则可选择口腔检查进行诊断。当进行耳镜检查时息肉不明显,或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陷时,则强烈怀疑息肉位于中耳或内耳区域,此时应考虑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传统X线检查由于头部影像重叠影响,对于鼻咽部、双侧鼓泡等解剖位置的评估相对受限。病例中则采用了高级影像学的检查,CT断层扫描能够对耳及鼻咽部进行横断面成像,以便比较对称性,CT断层成像消除了周围骨骼结构的叠加,且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分辨率。对于本病例,CT平扫及增强扫查精确的显示了外耳道、鼓室内的积液或软组织,鼓泡壁的变化,骨增生以及骨溶解情况。对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怀疑中耳/内耳区域病变具有显著优势[2]。
对于猫中耳炎性息肉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取出息肉的技术包括经耳道的牵引撕脱术、腹侧鼓泡切除术、侧耳切除术和全耳道消融术,后两种技术应用较少。据统计牵引撕脱术为侵入性最小的操作,但其复发率最高(高达50%)[3]。本病例最初试图采用经耳道牵引撕脱息肉,但由于息肉体积较小,且主要位于鼓泡及水平耳道区域,无法完成牵引撕脱,从而采用了腹侧鼓泡切除术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具有侵袭性,发生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主要以霍纳氏综合征及面神经麻痹为主,将近80%术后出现霍纳氏综合征的病例,1-2周后神经症状会逐渐消失,但仍有一些病例如本病例中的患猫,神经症状会持续存在。此方法的优势在于临床上息肉复发率较低,复发率仅为0-8%[4]。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应采用术后抗生素治疗,同时治疗并预防继发性中耳炎,应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同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慢性中耳炎可能是息肉切除后的长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LAURIEB.Cook.Inflammatorypolypinmiddleearwithsecondarysuppurativemeningoencephalitisinacat[J].VeterinaryRadiologyUltrasound,Vol.44,No.6,
[2]TimothyM.Fan.Inflammatorypolypsandauralneoplasia[J].VetClinSmallAnim34,
[3]SaraDSJanssens.Middleearpolyps:resultsoftractionavulsionafteralateralapproachtotheearcanalin62cats(–)[J].JournalofFelineMedicineandSurgery.TheAuthor(s)
[4]GreciV,VerniaEandMortellaroCM.Per-endoscopictrans-tympanictractionforthemanagementoffelineauralinflammatorypolyps:acasereviewof37cats.[J]FelineMedSurg
[5]JKVeir.Felineinflammatorypolyps:historical,clinical,andPCRfindingsforfelinecalicivirusandfelineherpesvirus-1in28cases.[J]JournalofFelineMedicineandSurgery..4
分割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