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老人中耳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中耳炎竟是由一个不雅的动作引起的擤鼻子这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1-8-24
程少为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

全文字,阅读约需4分钟

春季是鼻炎的高发季节,许多人的鼻子感觉不是那么舒服了,鼻子堵了怎么办?你一定会说,擤鼻子就是了!就是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看似不经意、习惯性的小动作却隐藏着不少健康隐患。捏住鼻子,用气排出鼻涕即为擤,但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不仅擤鼻子的方式不够优雅,还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健康。下面就来看看我们在做这些动作时都有哪些误区?图片来源:摄图网擤鼻子脑子嗡嗡响是咋回事?春季是感冒的高发时节,变化多端的天气,感冒病毒更加“猖狂”。一感冒,人就感觉鼻涕特别多,有些人习惯把鼻腔分泌物用力吸回去,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一是鼻腔及咽部的分泌物中有大量的黏液蛋白,阻断细菌、病毒及灰尘等有害物质,应该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而不应该倒吸回去;二是回吸时黏液有可能误入气管,引起窒息,非常危险。那么,当我们擤鼻子时,压住鼻翼,鼻子要往外“吹气”,鼻腔内会形成一股向内的压力,我们“吹气”的劲儿越大,这股压力就越大,脑子嗡嗡作响。你有没有试过擤鼻涕擤到耳朵疼?那就是由这股压力引起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其实,擤鼻涕擤的“脑子”嗡嗡响属于正常现象。我们的鼻腔和内耳由咽鼓管相连,在擤鼻涕的时候,鼻孔几乎都被堵住了,鼻腔内会形成一股向内的压力,这股压力会对鼓膜产生冲击作用,引起“脑子”嗡嗡响。中耳炎的罪魁祸首竟是它?还记得小时候不会擤鼻涕,爸爸妈妈捏着我们鼻子,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也是:“用力!”“擤!”但是,这种用尽全力擤鼻涕的方式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当整个鼻孔被纸巾堵住,那些擤不出来的鼻涕,就会选择“走后门”,反而被推进鼻腔深处。再加把劲,它们甚至能裹挟着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冲进耳道里。

图片来源:摄图网

鼻子不通气,感觉整个人都被“堵”住了。当你使劲捏鼻孔两侧擤鼻涕,就相当于把人家前门给堵了,可想这时鼻腔压力有多大呀!我们五官都是相通的。如果擤鼻涕用劲过度,会突然增加鼻腔内的压力,鼻涕会从鼻腔通过咽鼓管,传送到中耳,造成中耳感染。中耳由鼓室、鼓窦、听小骨、咽鼓管和乳突组成,内耳由前庭、半规管和耳蜗组成。中耳炎,就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炎症,它与鼻腔最接近。鼻子擤不对还会导致哪些疾病?鼻子作为面部五官的一员,其实与其他邻近器官是相通的,比如各组鼻窦就通过窦口与鼻腔沟通、鼻泪管连接了鼻腔与眼、咽鼓管则是鼻腔鼻咽与中耳的通道。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此,不正确的擤鼻很可能损害到这些邻近的器官:比如把鼻腔内的鼻涕挤压到鼻窦,引起鼻窦炎导致头痛、面痛等等不适;把鼻涕挤入鼻泪管,可以引起泪囊炎和结膜炎,甚至影响视力;把鼻涕挤入咽鼓管,则可导致中耳炎,严重者会损害听力。有些人会认为不用力就不能把鼻涕或鼻腔内的脏东西擤干净,尤其是在鼻腔不太通畅的时候会越发用力。这样一来,就算鼻涕没有被挤入中耳,经咽鼓管的强烈气流也可能冲击到鼓膜,严重的可以导致鼓膜穿孔。擤鼻涕用力过猛,可引起流鼻血、头痛。带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被压送至中耳腔,可造成中耳感染甚至鼓膜破裂,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

图片来源:摄图网

总的来说,反复、剧烈的擤鼻涕会带来更多的风险而不是好处,尽管这似乎是我们面对鼻塞时再正常不过的反应。怎样正确地疏通鼻子?擤鼻子,是解决鼻塞最直接的方法。但“姿势”不正确,鼻塞不仅不会好,还可能加重。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微用力,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交替进行。不要用手或棉签抠鼻子。如果鼻涕不易擤出,可以请医生开些滴鼻液,待鼻腔通气后再擤。身体略微前倾,有利于把上颌窦内积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同时,掌握好力度,鼻腔黏膜受到的刺激越多,分泌出的液体也就越多,过度擤鼻涕,会损伤鼻黏膜。因此,擤鼻涕不要太频繁,力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其实缓解鼻塞还有其他的一些办法,比如按摩迎香穴,用双手食、中二指,同时按揉或左右方向轻推,通常10—0次就可奏效。也可将毛巾用温热水浸湿,然后在鼻子上轻轻地一按一擦,重复多次,鼻涕或鼻塞物被水软化后就很容易被擦掉。

图片来源:摄图网

总之,擤鼻子是个技术活儿,既要注意姿势正确,还要把好力道。但愿看完这篇文章后,您就是朋友圈里最会擤鼻子的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