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是第19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定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据世界卫生组织年报告称,全球约有3.6亿人有听力残疾。黑龙江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周凌教授介绍,在如此庞大的听力残疾人群中,有一半患者是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的,尤其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引发的耳聋。
春节期间,海南省三亚市再次成为媒体和全国人民的焦点,宜人的热带气候与高昂的机票形成了鲜明反差。然而对于哈市的李女士一家,孩子意外患上的疾病成了一家人最大的牵挂。节后上班第一天,李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来到中医大一院耳鼻咽喉门诊找到正在出诊的周凌主任。两周前家人曾带孩子一起去三亚度假。在海边游泳后孩子着了凉有些感冒流鼻涕,但普通的小感冒大人们也并未在意。几天前一家人乘飞机回哈市,当时在飞机上孩子就感到双耳疼痛,在飞机上哭闹不止。等到下了飞机孩子已经听不清周围人说话了。就诊中周凌主任耐心检查后发现,该患儿双耳鼓膜充血、肿胀,中耳腔内可见液平面。声导抗检查结果为双耳B波,镫骨肌反射消失。电测听检查结果为双耳气骨导分离下降(中度)。周凌主任综合诊断其为“分泌性中耳炎、双耳混合性聋”。
周凌主任介绍,该患儿因在海边游泳不当,受凉感冒后又有大量鼻涕。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容易诱发中耳炎,但家人并没有注意,仍带其搭乘飞机。坐飞机过程中由于大气压力的变化,使得本就容易发生中耳炎的几率大大增大。患儿在飞机上出现双耳疼痛,就是急性中耳炎发作。来就诊时听力已经下降了,中耳腔内可见大量积液,而且病程急,且造成了听神经的损害。
儿童生理结构造成易患中耳炎
感冒后会得中耳炎,这和人体的解剖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鼻腔的后面(鼻咽部)两侧各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相通。咽鼓管有维持中耳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成年人咽鼓管长约3.5厘米,耳朵部位高,鼻咽部位低,而且常处于塌陷状态,只有在打哈欠和咀嚼的瞬间才开放,所以成年人鼻咽部的病原体并不容易进入中耳。而儿童咽鼓管较成年人短、平、宽,相对来说,患中耳炎的概率大大增加。儿童感冒后病原体更容易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周凌主任提醒家长,儿童感冒家长不仅要带孩子看肺子、看嗓子,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听力问题。孩子感冒反反复复极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以下症状,家长一定要注意:较大的孩子向家人说耳朵闷,像有东西塞住,耳朵里面嗡嗡响,听力下降,却不觉得耳朵很痛或流水;年幼的孩子,通常在感冒或感冒刚刚好转时,出现不自觉把电视音量调高、别人跟他说话时听不清楚等现象;一些婴幼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或经常自己抓耳朵等等。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时,家长就应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造成的听力损害的可能。
引起儿童中耳炎的因素和预防
1.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喂奶后应保持婴儿直立一会,待奶汁完全吞咽完再放下。
5.乘坐飞机或者潜水时,身体外界的气压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能通过吞咽唾液、捏鼻鼓气等方式及时解除这种中耳压力变化有可能诱发中耳炎。
6.不适当地使用尖锐物体(如耳勺)挖耳。有时会引发鼓膜和耳道深部外伤,甚至鼓膜穿孔,有可能继发中耳炎症。
周凌主任建议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听力。未发生中耳炎的时候,要预防感冒、着凉,保证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捏住一侧鼻孔,擤另一侧鼻孔鼻涕。且勿要两个鼻孔同时用力,避免因压力过高,鼻涕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另一方面,在已经发生中耳炎的时候,尽量不要搭乘飞机、或者潜水等,避免压力过大使病情加重。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失治、误治带来听神经的损害造成耳聋的恶果。
周凌主任说:“在治疗儿童中耳炎上,要防与治相结合;治与防变相结合。这正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从源头预防耳聋,从疾病上防止耳聋加重、恶化”。
专家简介:周凌,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校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局重点专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专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医局重点专科带头人。每周一、二、四全天,门诊诊室出诊。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