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忽冷忽热,孩子更易生病。耳鼻喉科的医生说,最近来看中耳炎的孩子明显增多,以白天半天门诊量位病人来算,中耳炎的病人占了15%,总有二三十个病人。
12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2-6岁的,很容易得中耳炎,这个病在孩子当中非常普遍,每十个孩子中,起码有六七个得过中耳炎。
为什么孩子容易得中耳炎人的耳朵与鼻腔、口腔是相通的,这个通道叫咽鼓管。咽鼓管靠近鼻咽部的地方有个类似阀门一样的结构。平时,这个阀门是闭合的。当吞咽、打哈欠时,这个阀门会打开,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咽鼓管很短,只有三四厘米。而小孩子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孙主任用四个字来形容它,“粗、短、平、直”。绝大多数孩子的中耳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后,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如果这个通道“粗短平直”,细菌、病毒等致病菌能够轻易通过,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流感病菌等,所以感冒的孩子,不少伴有中耳炎。
中耳炎的第二大病因是游泳。孙主任说,有些孩子游泳时,不小心喝了泳池里的水,而泳池里的水可能含有致病菌,当他不小心吞下去的时候,这些水很可能会通过咽鼓管导致中耳炎。
还有一些日常习惯也会导致中耳炎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