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来,受天气变化因素影响,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医院儿科就诊患儿明显增加。
现在这个时候是宝宝最容易生病的季节,宝宝年龄小,抵抗力差,做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宝宝冬天常见的7个疾病,他们分别是:病毒性流感、肺炎、中耳炎、流脑、水痘、中耳炎和流脑。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桂琴提醒家长朋友:需要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
NO.1流行感冒(病毒性感染)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肆虐的季节。流感病毒会由飞沫传染给宝宝。其中2~4岁刚进幼儿园的宝宝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即使是患过流感的宝宝,仍有可能感染。所以,预防是重中之重!
预防
1、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注射疫苗
流感病毒最大的特性就是变异较为频繁,因此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有效控制。所以,对付流感的关键是预防。
2、增强抵抗力:母乳喂养和饮食平衡
6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进行母乳喂养。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要特别注意营养平衡。同时可让宝宝多喝白开水,以增加宝宝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预防感冒。
3、及时添衣:注意保暖勿受凉
夜间家长要注意及时将宝宝踢开的被子盖好。家长最好在晚间给宝宝用热水泡脚。另外根据气候的冷暖及宝宝的身体状况添衣加被。
?错误做法:整天给宝宝戴口罩
冬天冷风呼啸,加之雾霾严重,不少爸爸妈妈都习惯给宝宝戴上口罩或者用围巾护住口鼻。其实,经常这样做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使宝宝缺乏对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
而且,因围巾多是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护口,会使纤维吸入宝宝体内,可能诱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哮喘症。
家长应避免孩子出入空气质量较差的场所或在空气极差的天气下出门,如果必须出门才戴口罩。
NO.2伤风感冒(呼吸道感染)
俗称伤风,大多数宝宝是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尽管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对宝宝的危害也较轻,但仍不能忽视日常预防与护理。
预防
1、增强抵抗力
平时要加强宝宝的身体锻炼,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适应冷空气刺激。
2、加强营养
多吃水果与新鲜蔬菜,不要偏食,少吃零食,尤其要控制冷饮。
3、通风换气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每次通风15分钟,通风时将宝宝抱到避风处,避免吹着宝宝。从多方位加强宝宝的抵抗力,以便更好地预防伤风感冒。
护理
1、及时退烧
对于宝宝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同时遵医嘱口服退烧药。
2、通鼻顺气
对于宝宝的鼻塞,爸爸妈妈可在宝宝进食前或睡前用0.5%麻黄素滴鼻。用药前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和吮乳。
NO.3肺炎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小儿肺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是威胁小儿健康甚至生命的主要疾病。
如果孩子感冒了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并且持续几天不缓解,或者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呼吸出现咕噜声以及异常呼吸,同时伴有食欲减退、有腹泻或呕吐症状,说明孩子病情重,可能有肺炎了,医院就诊。
预防
1、疫苗防护
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化脓性链球菌肺炎,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因流感病毒而导致的肺炎。秋冬季节同时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预防肺炎效果更佳。
2、练习呼吸
要让宝宝有意识地深呼吸,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肺炎。
3、经常洗手
不仅宝宝要经常洗手,接触宝宝的人也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清鼻涕、上厕所、换宝宝尿布等活动之后,以及做饭和吃饭前。
护理
1、多休息
尽量让宝宝躺在床上休息,这样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带给宝宝的痛苦。但要注意每隔2~3小时给宝宝翻一次身。并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这样不仅有利于排痰,还能避免肺部单处长时间受挤压。
2、助排痰
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可以用枕头将宝宝背部垫高,以帮助宝宝顺利呼吸。发现宝宝有痰液时,让宝宝咳出痰液;如果宝宝太小,父母则要帮宝宝吸出痰液。
3、随时观察
要密切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面色、呼吸、体温及咳喘等症状体征的变化。若宝宝有严重喘憋或突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的情况出现,则有可能是痰液阻塞了呼吸道,需要立即吸痰、吸氧,并及时请医生采取救治措施。
NO.4口角炎
是不是宝宝一到秋天就嘴唇起皮嘴角发红?多半是口角炎找上门来。因为缺乏维生素、干燥等多种原因引起。
预防
1、均衡饮食
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习惯,日常注意幼儿的膳食平衡及合理的烹调方法。
2、多喝水、少吃零食
平时要让孩子多喝水,多给孩子吃些含维生素B、C的食物。
3、注意烹饪方法
在烹调的时候,谷类食物的淘洗次数不要太多,熬米粥煮豆类时尽量不放碱,尽量避免维生素B2被破坏和丢失。
4、保持湿润
在宝宝出现嘴唇干燥时,家长就可以时不时涂一层水湿润,或者选择一款婴儿用唇膏直接涂。
护理
家长一定要制止孩子用舌头舔患处,或用手揭撕结痂。这样会加重病情。如果口角糜烂经久不愈,或全身并发其他症状,家医院及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NO.5水痘
从初冬到严冬,都是宝宝水痘的高发季节。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宝宝身上。被感染后,通常经过11~20天的潜伏期就会开始发病,但在潜伏期间就已经有传染给他人的危险性了。宝宝水痘躯干处较多,四肢及头面部较少,同时还伴有丘疹、疱疹等并发症。
预防
1、注意通风
平时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板蓝根预防
如果宝宝已经接触过水痘病患者,可用板蓝根30克~60克,水煎服,连续一周,对预防水痘有特效。
3、接种水痘疫苗
水痘疫苗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减毒疫苗,适用于接种1岁以上至12岁以下之健康宝宝,只需打一剂。注射完成后于二星期左右体内可产生对抗水痘的抗体,其保护性可持续10年以上。注射后有效预防感染水痘的效果达98%。
护理
1、止痒
发水痘时,全身发痒,可以让医生给宝宝开一些适合的止痒药物,千万别让宝宝乱抓。
2、剪短指甲
把宝宝的指甲剪短,避免抓破伤口。
3、保持清洁
长水痘期间,还是要帮宝宝洗澡。洗完澡后,可用浴巾吸干身上的水分,再抹上止痒药。
4、发热护理
发热期间,注意多让宝宝卧床休息,并注意给宝宝补充充足的水分,可用绿豆煎汤,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日常饮食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NO.6中耳炎
冬季是感冒多发季,但很多人不知道,感冒也是导致中耳炎病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冬季,中耳炎的发病率很高。宝宝通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预防
1、母乳喂养
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
2、正确喂奶
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3、少擤鼻涕
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护理
1、勿信偏方
有的父母听信谣言,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会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2、物理退烧
当确诊为中耳炎并用药治疗后,宝宝仍然有发烧的现象,需要父母随时测量体温并进行物理退烧,如果发烧超过38.5℃,仍需及时就医。
3、给宝宝剪指甲
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NO.7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冬季是流脑高发季节!该病是由呼吸道传染,多数宝宝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与感冒相似,只要休息好,抵抗力强,一般不会发展成脑膜炎。但如抵抗力差,继续受冷,细菌可侵入血液循环,发生败血症,最终侵犯脑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预防
1、避免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要及时治疗,以免发展成流脑。
2、预防流脑的最佳方法是注射疫苗。
3、在流行病高发期,家长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病菌含量。
护理
1、病室内应安静通风,严密观察患儿血压、皮肤瘀斑、瞳孔、呼吸、体温等病情变化。对重症、昏迷患儿作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患儿饮食需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汁或半流汁饮食。高热患儿应多饮温开水,昏迷患儿需加床挡,注意保护患儿安全。
3、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强声刺激,以防诱发惊吓。
王桂琴 主任医师
诸城医院儿科主任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熟练地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部分疑难病例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尤其擅长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慢病的诊治。对于支气管哮喘、小儿厌食等慢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