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耳科疾病,也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往往延误治疗。今天的文章帮助家长们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指不伴急性炎症表现的中耳积液,曾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据统计,约90%的学龄前儿童至少得过一次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来说,多数孩子可在3个月内自行好转。
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复杂,但多数跟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外界的通道。当咽鼓管堵塞时,中耳内的空气逐渐减少产生负压,从而吸入液体,导致中耳积液。
此外,感染、免疫因素、胃食管反流等均可能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诱发因素。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多为一只耳受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4种:
1、耳痛:多为急性,可快速发生快速消失。耳痛也是耳鼻喉急诊中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的主诉。
2、耳部不适:部分儿童可有耳闷等非特异表现。
3、听力下降: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多数学龄前儿童的听力下降表现不典型。病程较长的孩子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声音反应差等表现。
4、眩晕:少数儿童可出现走路不稳、头晕等前庭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耳镜检查
通过耳镜可观察鼓膜形态。急性期时,鼓膜常充血、内陷。积液较多时可出现鼓膜膨隆,伴有气液平面形成。
2、行为测听
可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测听方法,从而判断患儿的听力损失程度。
3、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手段。其中,平坦型(B型)表示中耳积液,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
4、鼻咽部检查
鼻咽部的占位性病变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5、影像学检查
不常规推荐,必要时可做颞骨CT。
高危儿童
当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时,应及时对儿童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高危儿童的影响远大于无高危儿童。高危儿童包括生长发育迟缓、颅面部发育异常、视力损害等。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自愈率。若患儿病程在3个月以内且不伴高危因素,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定期观察儿童的鼓膜状态和听力情况。已出现鼓室积液的患儿可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对于咽鼓管功能差的患儿,可使用咽鼓管扩张。若患儿病程超过3个月、听力损失≥25dBHL且伴气骨导差,需考虑手术治疗。
家长须知
1、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均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复发。
2、当发现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时,应及时评估高危因素。尽管多数患儿3个月后已经痊愈,部分高危患儿仍需密切观察。
3、家长应了解患儿可因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损失,从而导致言语发育迟缓、交流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听力下降,必要时可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测试。
尽管分泌性中耳炎自愈率很高,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听力损失,从而影响言语发育。每一位家长都应了解分泌性中耳炎,警惕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保护好宝宝的小耳朵。
参考文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6(6):-.DOI:10./cma.j.cn-0511-.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bjtrrgtjzx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