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冒后出现耳朵疼痛、耳闷,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开具的处方中除具有消炎作用的滴耳液外,还有滴鼻剂等鼻腔用的药,甚至鼻子用的药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的耳、鼻、咽、喉都是相通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相互影响。咽部向前分别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而在人的鼻咽部与耳朵之间,有条管道叫作咽鼓管,该管道一端开口于鼻咽腔,另一端开口于中耳鼓室,使鼻腔与中耳腔之间相通。当上呼吸道炎症时,炎症可以向中耳发展,若鼻腔内压增加,可使鼻腔内的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特别是小朋友,由于其咽鼓管宽短且平直,不恰当的擤鼻动作或其他原因引起鼻腔内压增高时,鼻腔分泌物就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同时,上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咽鼓管的炎症,导致咽鼓管粘膜充血、水肿,功能受损,不能将中耳内的积液排至鼻咽部。因此,急性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时常应用滴鼻剂减轻咽鼓管咽口粘膜肿胀,改善中耳引流,促使中耳炎症早日消除。
应当注意的是,不少患者认为药物并不入口,不太注意严格的消毒卫生。实际上无论滴鼻还是滴耳,滴药前均应洗手,注意手卫生,滴药瓶的尖嘴部不可以接触耳、鼻等病患部位,也不要与他人共用一支药,以免污染药液或者相互传染。同时,由于长时间使用鼻腔减充血剂等滴鼻剂,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因此,在治疗中耳炎使用此类滴鼻剂时,需要权衡利弊,斟酌疗程,否则,可能耳朵的疾病没有康复,又导致了鼻腔的疾患。
供稿:耳鼻喉科郑路丹
排版:宣传科李文卓
总编辑:宣传科姜美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