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鼻腔的后面两侧都会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相通。平时咽鼓管有维持中耳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的作用。
成年人咽鼓管长约3.5厘米,而儿童咽鼓管较成年人短、平、宽,新生儿只有约1.9厘米,相对来说,患中耳炎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感冒后,鼻腔以及鼻咽部的脓鼻涕,如没有及时治疗,加上幼儿大部分不会正确擤鼻涕,极易导致感染上行,形成急性中耳炎。
如何判断孩子得了中耳炎
在中耳炎急性期发作时,婴幼儿会出现夜间哭闹、抓耳朵等表现;稍大一点的孩子会告诉父母,自己耳痛、耳朵发闷、发堵,耳朵嗡嗡响或耳朵里有气泡声。有的孩子在看电视时,会将音量放得很大,或者对别人的呼唤不予理睬,此时也应注意孩子是否患有耳部疾病,医院检查。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中耳炎
1.避免躺着喝奶
婴儿如果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液会向鼻咽方向流入,增加中耳炎的患病危险,所以家长给孩子喂奶时,一定要将宝宝的头抬高;
2.预防感冒
感冒是引起小儿急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如若孩子不慎患上感冒应立即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感冒期间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涕中的细菌通过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
3.掌握正确的擤鼻方式
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堵着两侧鼻孔擤鼻涕,这个方式是错误的,擤鼻子时应先堵住一侧鼻孔,然后擤出另一侧的鼻涕,就样就可以避免鼻涕进入中耳;
4.及时治疗鼻咽疾病
当孩子患上鼻炎、鼻窦炎、咽炎等耳鼻喉疾病时,应立即去耳鼻喉科就医,否则这些疾病也容易诱发中耳炎。
5.不要擅自中断治疗
通常,急性中耳炎在治疗几天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以为孩子已经康复而擅自停止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生提示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耳部比较高发的疾病之一,一旦被家长忽视,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和饮食,造成孩子发育困难。
一旦孩子出现耳痛、耳部闷堵感、耳内流脓等耳部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诊。
嫣然耳鼻喉科专家介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