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开出花来,生命才有意义。
——普金
“杏林”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成语。相传在三国时期,有位名叫吴董奉的中医,医术高明,治好了很多病人,就是不肯收报酬,只要求治愈的病人在他屋旁种上一棵杏树就好了,从此,“杏林”便成为中医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象征。
新时期的春雨、春风、春光,育出了杏林的满园春色,残疾医师武志明,就是文水的杏林新秀。今年33岁(年报纸),花样年华。他开办的“志明诊所”,坐落在文水县北环城路南,虽然不怎么显赫,却人进人出,门庭若市,来此看病的患者颇多,由于疗效显著,所内挂满了康复者赠送的锦旗、匾额和镜框,有的上写“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有的上写“不是华佗,胜似华佗”,更有的上写着“外科神医”,表达着众多外科患者的感激之情,为此,文水电视台还为他进行过专题报道,赞誉他“身残志坚,济世救人”。
人类无法避免残疾,健全与残缺一起,才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全部。武志明,从小就因病构成残疾。
武志明是文水北街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11岁正在学校读三年级时,不幸就降临在他身上,患了骨髓炎!病魔折磨的他浑身无力,一抬腿就疼,背上书包到了学校连楼梯都上不去。但他并不退缩,歇一歇,喘一喘,好一些了继续上。
后来,病情发展更严重了,医院看医生。可医生说这病需要动手术。可志明奶奶不让做,说腿不割不拐,耳不治不聋。
没办法,父亲就决定带他到太原去看。那是年,刚打倒“四人帮”不久,家里还很穷,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父亲只好去大队借钱,加上邻居们的接济,好不容易凑齐了元。
可是,到了山大二院,得到的回复却是五雷轰顶:骨髓炎,很严重,回去吧,没法儿治。言外之意很明显。
于是,他们连顿饭也没有在太原吃,就坐上三轮车又回来了。那时,志明的腿已经肿的水桶一样粗,医院做了手术,做了引流。
如果医院住一个疗程,也许情况不会那么糟糕。可是,哪儿来那么多钱呢?无奈,只能没等康复就出了院,只是到医院。
难道真的就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换了一段时间的药,志明的伤口竟然不长肉!
这可怎么办?这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无可奈何之际,他们想到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常桂芬。70岁了,就住在北街。她出生医药世家,掌有祖传秘方,专治中医外科,疗效显著。于是,志明爸爸就推着志明找到了常桂芬。
看了一段时间,伤口的肉还是不长,但老人却看出了问题所在,说病源还是在骨头里,建议去汾阳拍个片子,做一下检查。于是他们就辗转到了汾阳,果然是骨头有问题,需要进行刮骨治疗,否则拖延下去可能还要截肢!截肢?父亲见志明那么瘦小病弱,心中很是不忍,却只能忍痛接受医生建议,为志明再次开刀刮骨!
同样,医院治疗了半个月就因为经济原因再次回家,继续请常桂芬老人治疗。
治疗期间,志明的右腿伤口处有一块异物凸出来,医院一看说那是坏死的骨皮,仍需动手术,还的花多元。家里哪还有钱?志明再也不愿叫父亲为难,于是有一天趁家里没人,志明竟然用削铅笔的小刀,自己给自己做起了手术!生生把那块约3厘米的坏死的骨皮给剜了出来,流了好多好多血,疼得他差点昏死过去。好在同院的邻居及时发现,找到消毒水和棉花,才把伤口包扎住。
志明再次到常桂芬老人那里换药时,老人一看,就问他:“那坏死的骨皮割去了?”他说:割去了。“到医院割的?”“不,自己割的。”老人一听,又吃惊又害怕,说怎么可以这样呢?太危险了,要是割断了动脉血管,只怕性命不保啊!
从此,常桂芬对志明更加关爱了,半年之后,在常桂芬老人的悉心治疗下,志明的伤口竟然痊愈了!但无奈伤口伤到了骨头,走路也做不到和平常人一样了。
残疾并不可怕,正如张海迪所说,一旦残疾人的理想生出翅膀,它便会向着美丽的境界更高更远的飞翔。
苦难没有压倒志明,他抵住苦难,仍支撑起自己心中的那片蓝天,继续上学,继续读书,尽管常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却也并不彷徨,更加用功的学习。
志明的并虽然好了,却心里总忘不了常桂芬老人。正是他,用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治好了他的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志明总是去看望常桂芬老人。
这时的常桂芬老人,在家独居,志明听老舅说,老人家也是一生坎坷,丈夫早逝,有个女儿,又远在交城工作。于是志明经常去老人家帮老人提水,浇花,打扫,做饭。帮老人料理着生活琐事。
这样,常桂芬老人就与志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常桂芬就和志明的老舅说了:志明是个好孩子,可惜,有了残疾。我想,还不如让他学医呢。志明的老舅和志明父亲一说,父亲怕志明文化浅,学不好,可老人说:这不怕,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同样能成才,就看志明自己的意愿吧。
志明能不愿意吗?自从他大病一场,转危为安,就有了学医的夙愿,他想,自己是好了,可还有不知道多少人还在受着疾病的折磨,或因家中贫困,医院,贻误病机,造成终生残疾。是呀,自己要能当个医生多好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这样的人生,多么有意义啊!
从此,志明就拜师常桂芬老人,开始了中医外科的学习之路,也开始了自己的从医之路。
世上的路本就坎坷艰难,有时还伴着苦难和痛苦,我们正在进行中的人们,确实应该互相搀扶着前进,伸出友爱的手,传输真情和温暖。
拜师以后,常桂芬不但教志明认药,配药,还教他辩证各种疾病以及治疗的办法。志明不但向师傅学习,同时拜读古中医书籍,《皮肤科学》、《中医外科学》、《医说》、《医宗金鉴》、《中药学》、《中药炮制学》、《疡科心得集》等书籍志明都在埋头苦读。为了做到知表又知里,志明又学习了《人体解剖学》。
一生最难的事情就是战胜自我,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凑出生命中最雄壮、最华美的乐章。经过常桂芬老人的传授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志明进步很快,掌握了治疗各种烧伤、皮肤病、褥疮、乳腺炎、湿疹、中耳炎、小儿胎毒、淋巴结核以及各种伤口感染等医术,并能单独进行处理。但他并不满足,年文水卫校医士班招生,志明又报名参加了学习,从而取得了“中医士“资格。接着,又考取了“药工”,取得了“药工证”。也就是说,他不但能够看病,而且能够配药、抓药了!这时。志明已经25岁了。
“志明啊,”那是年的一天,常桂芬老人和志明说“我已经老了,做不动了,而你正年轻有为,你可以自己试着干了!”
师傅的话如浩荡的东风,更加鼓起了志明人生的风帆,于是,他就真的试着开干了。
在开始的时候,志明看好的第一个病人就是文水县南贤村的权鼠林。他的脚让重物砸了,做手术之后感染了,但在也治不好。后来他打听到志明能治,就坐着三轮车来了。当时正是严冬,志明为他上了药之后,怕他伤口冻坏,就说:以后你就不用来了,我去你村把。开始,权鼠林还有些不信,可志明真的说到做到,一次又一次往几十里地之外的南贤村给权鼠林换药。志明一开始就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对一名医生来说,可能天天有人找你看病,可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这一次,能不负责么?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权鼠林的伤口很快就好了!权鼠林心存感激,于是,第一面锦旗就这样送到了志明家中,上面写着“神术精湛,妙手回春”!
真是“历经彻骨寒,终得梅韵香”,志明好激动,也好兴奋,别人治不好的病,自己能治好了,而且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还有什么比这更宝贵的呢?
于是,志明把第一面锦旗挂在了自己家的正面墙上,不但自己看了又看,还希望别人也都来看,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接着,文水县新南街的一个28岁的妇女患了淋巴结核,她男人杨xx曾带她带太原住院治疗,花了很多钱,却总不见效。最后医生说了“省下吧,别再白花钱了”。这无异于等于宣判了“死刑”。杨xx只好把妻子带了回来,打听到北街的武志明能够治这个病,就来找志明了。可志明一看,伤口好大,病人又很消瘦,就不敢给看。这时,杨xx说:没事,你看把,医院都治不好,你看不好我也不怨你!志明才大胆起来,他认真观察了伤口,就开了药。不过总觉得把握不大,就告知杨xx:病人回去以后,伤口要是疼就再来,要是不疼就不用来了。谁知第二天,杨xx竟然带着妻子来了!她感到伤口疼了。那种看到希望的感觉让妻子激动不已,志明也好高兴,就继续为她上药。一天一天的,杨xx妻子的病竟然好利索了!而且,社会上说结核病人痊愈之后不会再生育。可杨xx妻子后来竟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于是,志明诊所再添一面锦旗“外科神医”!
生活中,强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是,成功迟早都属于执着的人。
路,走了一程又一城,武志明终于成功了,为了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年,志明就到文水县卫生局办理了个体行医证,在县城北环路开办了“志明诊所”。
“志明诊所”开业以后,他的爱人陈云平,就成了他的助手。
提到志明的婚事,还有个小插曲。在他没和云平结婚之前,本已和一个姑娘订过婚,可后来他看出那姑娘似乎有些委屈。志明心想,本来嘛,一来自己家里穷,二来自己又是残疾,何必在牵连别人呢?于是,志明就主动把婚退了。可他四叔、四婶不甘心,又为他的婚事张罗上了,这才又说下苍儿会王家社村的陈云平。这姑娘长得好,又是初中毕业,心地也善良。只是,刚开始云平的母亲还是不太愿意,亲戚们也多有意见,说是志明个头小,又是残疾,还能受苦(劳动)了?可云平愿意,认为志明有追求,有志气,将来错不了。这样一来,云平的母亲也就不再干预,说那就由孩子们把。结婚之后,志明更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把事业搞起来,并且要搞好。同时,他又把自己所学到的“药工”的知识全部交给了云平,这样,云平不仅成为了他的好妻子,也成为了他的好助手。
不过,“志明诊所”开业以后,并非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特别是不少人说开了风凉话,有的嘲笑他是“兽医”,有的贬低他是“庸医”。但志明不怕,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而且,“志明诊所”开业以后,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节省下来的钱全买了书,还特意买了张字画贴在家中,那上面写有“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此来激励自己,不过,他说,苦中苦我要吃,但不是为了要做人上人,而是为了学好本领,更多的为患者服务。
于是,就有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故事一:“志明诊所”开业不久,前来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不但有本县的,还有来自交城、汾阳、祁县、太原的。志明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有患者到太原看病,太原的医生询问之前看不了的患者情况,得到的结论竟然是被一个叫做武志明的给治好了。于是,医生就记下了,再有外科患者到他那儿看病,一有疑难,就推荐到志明这儿来了。于是,外县来“志明诊所”看病的患者也就与越来越多。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啊。
故事二:开栅电管站张xx的女儿剖腹产后,伤口感染,久治不愈。动过两三次手术,依然如故。于是,医院推荐他们到了“志明诊所”,结果治疗了两个月,患者伤口就痊愈了!与此同时,也是开栅的,有一位姓张的xx妻子患了乳腺炎,医院都难治疗,都建议将乳房切掉。张xx妻子说什么也不同意。这时听说了文水志明诊所就慕名而来。武志明见到伤口特别大,而且很深。运用了从师傅那儿学到的“去腐生肌”的理念为她治疗,一个月后竟也痊愈了!两位患者本就认识,一同买了一面明光闪亮的大镜框,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故事三:文水县麻家寨的农民麻xx,家里本来很穷,两岁的孩子大鹏因为贪玩一不小心掉入了油锅,致使两个小胳膊脱皮。先在村里看没见效果,反而感染了。这天,麻xx夫妇带着孩子坐着毛驴车到了“志明诊所”,志明见麻家人身着补丁,很是感叹,不但没有轻视他们,还给他们用了最好的药。最后,麻xx从身上掏出20元钱,说他家里穷,这20元还是借下的,请志明不要嫌少。有人说,医生的态度分为五等:甲等,对病人如亲人,满怀亲情,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乙等,对病人如熟人,满怀友情,病人感到放心;丙等,对病人如病人,一片同情,病人感到安心;丁等,对病人如路人,冷冷清清,不痛不痒,病人感到寒心;戊等,把病人不当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病人感到伤心。这时志明的态度如何呢?志明不但没有收麻xx的钱,说你们生活困难,留着给孩子买些补品。而且告诉他们,这次回去以后,也不用再跑来换药了,我去吧。麻xx夫妇听了,更是感动得流下泪来,直夸志明是个好医生。可第二天,正好下了大雪,为了信守诺言,武志明找人借了件大衣,冒雪跑到了麻家寨为孩子换药。当然,半个月以后,孩子的烧伤也痊愈了。从始到终,志明没有收过一分钱,不过志明也说,穷人有穷人感谢的方式,以后麻xx进城卖豆腐,总要从“志明诊所”门前路过,割一块豆腐送进来,说这是他的一点心意!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如今,武志明和他的诊所已经闻名遐迩,但他从不满足,年志明经过考核取得中医师职称,7年又于吕梁卫校进修学习,被《第一届修正杯全国基层名医暨基层名医联盟理事长高峰论坛》优秀基层名医;被吕梁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录入“吕梁乡土人才”;山西省基层医疗学术交流会“三等奖”。“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献出全部的芬芳;哪怕是一颗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
下图是“志明诊所”祖传的药膏,多年来治愈了很多皮肤病患者。湿疹,痤疮,青春痘,皮炎等都有特效,如有需要请到志明诊所购买。如果您是外地患者可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