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了就挠,不舒服了就挖,掏耳朵这件事,有时候感觉还是蛮爽的!尤其是挖出一大块的时候,会觉得好有成就感,然而越美好的事物越有毒……
为了“爽一下”就可以随意掏耳屎吗?耳屎真不是你想掏就能掏的,知道吗?
掏耳朵掏出霉菌性外耳道炎
“医生,麻烦你帮我看下我的右侧耳朵,这几天老是痒、痛,在家我用棉签掏了下,没用。”
在衢州二院的耳鼻喉科,吴女士前来就诊。
耳鼻喉科华小刚主任为其进行相关检查后,初步考虑是霉菌性外耳道炎。
原来,吴女士前几天在家洗头时,水流进了右侧耳朵,当时用棉签掏了下。第二天,吴女士感觉右侧耳朵有异物,以为昨天流进去水未掏干,就再次用棉签掏掏了几次,结果出现右侧耳朵又痒又痛。
“近几年来,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当中有好多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掏耳朵。”华小刚说,“经常掏耳朵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容易引起感染,引发湿疹、外耳道炎等,给耳道健康埋下隐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平时闲着时拿棉签、发夹掏耳朵,有些人直接用指甲掏耳朵,还有些人到理发店里洗头也会掏耳朵,甚至有的人拿那种铁的挖耳勺掏耳朵。
但是鹿鹿想跟你说,耳朵千万别随便掏,小心掏出癌症!
1
小心掏耳朵掏出癌症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
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此外,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别看“耳屎”名字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耳屎”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最好不要经常抠挖。
很多人多少都有这样的感觉,经常耳朵会越掏越痒,为啥耳朵会越掏越痒呢?
2
为啥会耳朵痒?且越掏越痒
首先,人为啥会感觉耳朵痒呢?
1、耳屎多
由于耳朵的结构很复杂,用硬物或者掏耳勺一不小心会碰到耳膜,有的甚至会捅破耳膜或者伤害耳朵的内结构。因此耳朵一般是不用掏的,当我们睡觉或者躺着的时候耳屎或自动脱落的。或者用棉棒就可以掏耳朵,还不至于伤害耳膜。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质硬的“耳屎”则需找医生取出。
2、耳朵干燥
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随时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肤变得太干燥就会痒,痒就会想再挖,挖后又更痒,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糟。
3、耳朵发炎
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为什么总觉得耳朵越掏越痒?
耳朵越掏越痒,很多时候是因为得了霉菌性外耳道炎。
平时,外耳道皮肤耵聍腺会分泌一种油脂性物质,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的作用。频繁的掏耳朵,容易破坏外耳道皮肤表皮结构,用力不当容易造成皮肤破损,从而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重则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
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导致耳朵越掏越痒。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经常去掏耳朵。
耳朵发起痒来,你让我不掏,臣妾真的做不到哇!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掏耳朵呢?
3
如何正确掏耳朵呢?
一般来说,耵聍,俗称“耳屎”会随着人们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而自行脱落,所以并不需要频繁陶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地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屑状的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地掏出。
另外,一些金属、塑料材质的掏耳勺质地坚硬,容易对耳道造成损伤;指甲缝易藏匿细菌,不宜用来掏耳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