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急性中耳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专题分享超声诊断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17-9-27

来源:本文刊登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年5月(上半月刊)9-13页

作者:王亚丹冯帅韩志会郑驰超闫平彭虎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合肥)

内容提要:中耳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和语言障碍。因此早期准确诊断中耳炎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超声在中耳炎诊断中的研究进展,给出了超声诊断中耳积液的原理方法和检测结果,并与其他诊断方法做了比较。指出超声诊断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应用超声诊断中耳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耳炎超声诊断中耳积液

0.引言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和乳突气房的炎性病变过程,是儿童门诊中最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症状,也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的儿科疾病[1]。中耳炎会导致中耳积液的产生,中耳腔的持续积液影响鼓膜动度,形成对声音传导的屏障,从而引起听力下降[2]。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发病率较高。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有大约80%的儿童都得过分泌性中耳炎,多数在6个月~4岁时发病。1岁及1岁以内发病的占50%,2岁以内发病则增加到60%。部分OME患者在3个月内自愈,但有30%~40%的儿童会反复出现分泌性中耳炎,有5%~1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1年以上[3]。不准确的诊断会造成抗生素用量不适,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儿童未来的听力受损,严重者引起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准确诊断并治疗中耳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目前诊断中耳积液的方法有耳镜检查、声导抗测试、诊断性鼓膜穿刺、耳部薄层CT扫描以及超声诊断。其中鼓膜穿刺被认为是诊断中耳积液的“金标准”[4]。鼓膜表面麻醉后,在耳显微内镜下,鼓膜前下方根据鼓膜大小做鼓膜切开或穿刺,若有浆液样或粘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但是由于是有创检查这类诊断方法很难被儿童及家长接受。CT扫描由于其放射线损伤同样难以被接受。年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发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处理指南》(简称指南)强烈推荐对OME临床应用鼓气耳镜作为主要诊断方法[5]。耳镜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0%,且其准确性与临床医生的经验有关[6]。声导抗检测是通过声刺激所引起的中耳传音结构生物物理变化来观察听觉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客观测试方法。耳镜检查和声导抗测试都依赖于耳道内的压力,检查时需要患者的良好配合,儿童的反抗行为以及外耳道内的耳垢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超声诊断相比其他诊断方法具有无创、准确性高的优点,并且能诊断出中耳积液的类型(浆液性和粘液性)。因此,研究超声诊断中耳炎,一直备受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