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莒县人最有归属感的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如何判断?水痘的潜伏期大约10-21天。初期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咽喉疼痛。通常在发热后的1-2天开始会出皮疹。
水痘属于向心性分布,一般前胸、后背会先出,且分布较密集,然后向其他部位蔓延,面部也会比较多,四肢少一些。不过严重时,也可能全身分布。
水痘还有一个特点,俗称“四世同堂”,皮肤上可能同时存在4种表现:红斑、丘疹、水疱、结痂。
有时出疹会伴着发烧,宝宝会觉得很痒,想去抓挠。
水痘是怎么传播的?传染源:患者为惟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相同。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
水痘有哪些症状?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
水痘如何预防?1、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2、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
3、对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有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
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率。
爸妈们该怎么做?消毒隔离: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病后两周。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
定时通风: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避免抓搔,防止抓破水疱继发感染。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菌素软膏。
水痘患儿该如何饮食?*能吃什么?
1、补充水分:出水痘之后身体可能会出现因为身体燥热水分不足容易便秘的情况,所以在出水痘后日常饮食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可以多食用含水分丰富的水果或者是直接补充水分和饮料。
2、清淡易消化食物:出水痘很容易让人出现倦怠、便秘等等不适,所以在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又能帮助身体补充营养的食物。比如稀粥、猪肉汤等等食物,既含有丰富营养,又便于消化。
*不能吃什么?
忌荤腥发物,常见的荤腥发物就是鱼虾蟹,忌燥热食物如羊肉,韭菜,荔枝,龙眼,忌辛辣食物,忌油腻食物,忌酸涩收敛食物。
当然,春季除了是水痘的高发期外
春天也是各种传染病及过敏性疾病多发季节,
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手足口病等。
湿疹
湿疹好发于春天。病因比较复杂,患湿疹的宝宝常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在受到一些致敏因子刺激后,就会引起发病,中医称“奶癣”。春天里多见的过敏因素是宝宝吸进了空气中的花粉、粉尘或螨虫,因而引起湿疹。
如何防治
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应从新生儿时期就开始注意湿疹的发生,如:
保持房间内及宝宝生活用品的清洁无尘;
不要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出入玩耍;
避免接触扬尘、花粉等过敏因子;
不要用碱性大的香皂清洗皮肤;
选用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忌穿羊毛或化纤织物;
禁吃海鲜,并要加长牛奶煮沸时间等,以避免或减轻湿疹的发生或症状。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以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为主要症状,与花粉播散密切相关。发病时,兼有眼部、腭部和耳部的痒感症状较重,可从初起的季节性鼻炎逐渐发展为常年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发展为哮喘病。
如何防治
预防季节过敏性鼻炎最理想的方法是,避免与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羽毛等过敏原接触。
除此,妈妈应从小指导宝宝用冷水洗脸,使皮肤经常受到刺激,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鼻腔通气;同时,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避免灰尘长期刺激,积极防治急性呼吸道疾病。
一旦患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尽量避免食用海鱼、海虾、河蟹等含大量异体蛋白的食物,进食清淡而富营养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甜食品或甜饮料等。
急性呼吸道感染
春季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儿童疾病的前列,因此,应认真对待。
调查结果表明,婴幼儿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的高峰时期,5岁后逐渐下降;男孩比女孩更易感染发病;室外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比其他地区发病率高;过度拥挤地区,小儿肺炎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拥挤地区。
此外,卫生设施差的托幼机构,儿童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尤其是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营养不良及某种营养素严重缺乏(如缺钙、缺铁等),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小儿肺炎的死亡率显著提高。
如何防治
首先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向幼儿。
其次注意幼儿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牛奶、米粥、蛋羹、青菜汤,多吃水果,多喝水。
再次发热病儿应给予冷敷头部,或用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9℃,给幼儿服用退热药,同时要多喝水使幼儿发汗,利于退热。
最后要密切观察幼儿病情变化,注意观察幼儿有无皮肤出疹,有无抽风,有无呼吸困难等。病情无好医院看病。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如何防治
家长们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家长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流感
流感通常是呈现为季节性明显的特点,我国南方3-7月是比较高峰的季节,北方则一般是冬季。
流感的症状: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热,而且温度比较高,通常都是39℃甚至40℃,发热反复持续,还会出现头痛、全身无力、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孩子已经会表达了,会告诉大人喉痛干、痛。后期会出现咳嗽、流鼻涕、鼻塞的症状。病情的发展特别快。
流感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比如鼻窦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部分孩子还会引起脑炎。重症肺炎会引起孩子的心力衰竭,如果病情严重,甚至会导致婴幼儿的死亡。
如何防治
1.得了流感的孩子通常会发烧,高烧的孩子要注意少穿衣服少盖被子。有些家庭,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话,通常会反对,因为他们觉得孩子生病需要多穿点,穿太少会着凉、会容易造成肺炎。其实不是的,婴幼儿本身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是很成熟,散热的功能比较差,如果穿得太多,散热差,只会更热。所以,发热一定是穿得少一些,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这样才有利于病人散热。
2.对于流感的孩子,不显性失水比平时增加,这时候要尽量多喝清水,也可以给一些含水更丰富的食物。对于小宝宝来说,多喝奶。
3.在饮食方面,建议给孩子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多休息。
4.孩子有发热,需要定时给孩子监测体温,必要的时候要使用退热药。需要注意的是,退热药只能改善孩子不舒服的感觉,并不能让孩子真正退热,孩子在感染控制好、病情好转后,才能真正退热。我们所用的所有的退热药,都只是缓解孩子因为发热导致的不适。
各位家长,都看明白了吗?
觉得实用,就给小编点个zan吧~
来源:青岛大众网医院微博、网络等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可心
新闻爆料/新闻
广告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