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引流功能障碍,正常的分泌液不能排出而造成鼓室积液,比如急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波及咽鼓管而引起该管肿胀、狭窄引流不畅均可造成中耳炎。小儿中耳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仅会使孩子鼓膜穿孔、听力受损、还会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甚至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临床上较大儿童会诉说:有耳疼、耳鸣、耳闷、感觉听力下降等症状;但婴幼儿因不会明确表示“耳疼”家长便不容易察觉。但是多数宝宝可有以下表现:抓耳、摇头、耳流黄水,夜间哭闹躁动不安,持续发热不退,摇铃不追声音等症状;也可出现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如有以上症状时,请家医院就诊。
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
1.小儿咽鼓管较短、咽口位置低、峡部宽、管腔大故细菌易经咽鼓管浸入中耳。
2.因小儿睡眠不足或者过度疲劳,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上呼吸道传染病。
3.咽部淋巴组织丰富。
4.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
5.哺乳体位不当、或乳汁流出过急。
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规范:
1.规范饮食:平时多给孩子吃一些新鲜的瓜果和蔬菜,禁忌吃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2.注意休息,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适当的参加户外运动,提高儿童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如孩子一旦患上感冒,应立即治疗。
3.带孩子游泳时,应避免呛水;婴幼儿洗澡时,要防止孩子耳朵进水;如因为呛水或洗澡,致使耳朵进水时,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引起小儿急性中耳炎。
4.嘱咐孩子平时玩耍时禁止打闹、并防止孩子将异物塞入外耳道,以免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易于外耳道细菌经过破损的鼓膜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5.不要随便为孩子掏耳屎(即耵聍),因不恰当的操作会导致耳损伤造成皮肤粘膜感染,继发引起小儿急性中耳炎。
6.因婴幼儿咽鼓管不同于成人,呈短、平状态,大部分因呕奶、呛奶导致奶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因此养成正确的喂养习惯,至关重要: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应尽量怀抱式喂养,避免孩子因为奶水过冲,引发呛咳。如发生呛咳会使乳汁逆流入孩子的鼻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炎导致急性中耳炎。
??人工喂养的宝宝,喂奶时量不宜过多、喂奶不宜过急,禁忌取仰卧式奶瓶喂养体位,应避免孩子因嘴里奶量过多、过急而来不及吞咽引发呛咳。如发生呛咳可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哺乳后及时把孩子抱起竖直,轻拍后背,防止哺乳后溢奶。
7.当发生急性中耳炎时,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局部应用滴耳液,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耳鼻喉科工作时间
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
专家门诊:周六上午
挂号方式:现场、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