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爱好游泳者期盼的季节,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愿意泡在清凉的水池里扑腾两下。游泳是一个很好的消暑方式。但是,游泳时也会出现耳朵进水、鼻子呛水等意外情况发生,这些小意外着实令人烦恼。
游泳造成的中耳炎是夏季常见的疾病。温医大附一医乐清分院乐清市三医医师提醒大家,做好预防工作可有效防止中耳炎的发生。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耳深部痛、听力下降、发烧等症状,通常在游泳后一到两天最为明显,多见于儿童。少儿咽鼓管发育不成熟,在不干净的泳池游泳时,一旦呛水,池水容易进入咽鼓管,细菌或霉菌也随之而入,造成由内到外的逆行感染。同时不干净的池水也可能从外耳道进入,诱发中耳炎。主要表现为游泳之后,耳朵疼痛、流脓和听力减退。
游泳性中耳炎预防:
一、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如跳水),避免呛水。
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者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
三、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及时清理外耳道耵聍,避免耵聍被泡涨后引起疼痛发炎。
四、游泳时可使用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五、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一旦儿童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
?
宣传科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