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急性中耳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浙江家长分享孩子暑假游泳后频频中招,引发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5/2/27

近日,萧山一位家长在本地论坛分享了她的经历。她为两个孩子报名了暑假游泳班,然而,在第一次体验课后,女儿就出现了耳朵内膜发炎的症状。医生诊断为游泳所致,建议暂时停止游泳。

随后,孩子们在家中休养了一周,但期间二人均出现了鼻炎复发的迹象,表现为流鼻涕和打喷嚏。起初,家长并未将此与游泳联系起来,只是进行了一般的喷药和洗鼻治疗。

随着孩子们耳朵的炎症逐渐消退,游泳教练开始催促他们继续上课。于是,家长们决定让孩子们重返泳池。然而,游完泳后,孩子们纷纷出现发烧症状,第二天更是诉说耳朵疼痛。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中耳炎。家长表示,尽管孩子们在夏天游泳时通常感到非常快乐,现在他们依然期待能继续游泳,而家长也不愿退款。然而,他们担忧的是,由于游泳馆每天都有大量人群,水质问题可能不可避免,如果继续游泳,孩子们的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家长们陷入了纠结的境地。每年七八月,中耳炎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与游泳有关,特别是儿童需格外警惕。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指出,洗澡和游泳时耳朵进水通常不会引发中耳炎,因为外耳道和中耳之间有耳膜阻隔。然而,耳膜穿孔或中耳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以及水质不达标的游泳馆,都存在潜在风险。此外,游泳过程中呛水也可能导致中耳炎。儿童因外耳道较平、咽鼓管构造不同,更易患上中耳炎。同时,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通过咽鼓管向中耳蔓延。

为预防中耳炎,陈志凌建议家长在孩子游泳前先清理耳内耵聍,并注意游泳过程中的耳部清洁。如遇外耳道进水,可用棉棒轻轻吸水或利用负压吸水。若被水呛到,应避免捏住鼻子擤鼻涕,可用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

患有急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以及中耳炎、鼓膜穿孔或外伤的人应避免游泳,以免加重病情。陈志凌提醒大家,若在游泳后出现任何不适,务必及时就医。急性中耳炎通常无需手术,只需药物治疗便能取得显著效果。然而,若拖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转为慢性中耳炎,则可能需通过手术治疗来处理中耳及内耳的病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12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