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江勤(上海一妇婴新生儿科主任)
图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有不少人看了指南后说,感冒是病毒感染,有自限性,医院的医生都喜欢开抗生素?
让我来解释给你听,希望你看完后不要再看见抗生素就色变。你可以选择听从医生的医嘱,也可以选择忽视。
1
医院的医生喜欢开抗生素?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感冒是病毒感染,自限性的,傻子都知道不需要用抗生素。马后炮的事情就不要说了。但假设现在是发热第一天,你怎么知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我再强调一遍,医学是一个风险管理问题。
以前说过,医生通过观察一个群体来获得经验。医院里就诊有20%是细菌感染,而早期使用抗生素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就是值得的(相当于numberneededtotreat=5)。那80%的人被过度治疗了,但谁知道你是那80%还是那20%?你可能受益,也可能让渡了你的利益。这需要临床调研,来准确判断如何效益最大化。有一个学科叫卫生经济学,这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2
能否只查一个指标
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能不能查一个指标就知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医生也是这么想的,比如查血常规用白细胞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来判断。只不过准确性(专业的术语叫敏感性和特异性,大约30%-50%)非常差,出错的概率比较高。有没有更好的指标呢?有,C反应蛋白(敏感性80%左右,特异性70%),前降钙素(80%-90%)等等,比白细胞增高的准确性要好一些。
但为了一个小毛病你是否愿意大动干戈?愿不愿意查很多项目?愿不愿意要抽血?你会不会心疼等这些都需要考虑。
很多疾病早期的表现跟感冒差不多,如中耳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等,这些多需要抗生素治疗。比如中耳炎,普通人群中70%-80%曾经患过一次以上中耳炎。如果你没有被诊断过,大概率是曾经被误诊过,或者自己扛过来了。
病毒感染也可能有很多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腮腺炎、喉炎、腹膜炎,淋巴结炎等等。有些轻症也不需要治疗,休息就好,但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尽快就诊。
所以,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如果发热初期,孩子一般表现良好,在家观察(在没有全科或者儿科医生帮助下,其实有风险,因为儿童疾病的进展都比较快)。如果有并发的症状,医院去就诊。医院,医生一般会认为有风险,TA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使用抗生素,如果选择使用也无可厚非。可能会根据情况做些初步的检查,像血和尿常规。
3
指南有参考价值吗?
那指南算什么?
指南是根据清晰的临床情况来制定的,在情况不明时,医生会选择风险小的方式进行。如果调查医生的行为,会发现,很少有医生在疾病的初期使用抗生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这还只是感冒,要是肺炎呢?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医生开脱,而是增进互相理解。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并不是能简单解决的。目前大家对医生行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q/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