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中耳炎早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专家提醒突发性耳聋的药物治疗,三分钟掌握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0-9-1
有谁了解吃什么水果可以治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jiankangyinshi/m/40490.html
与多数疾病不同,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主力是中青年人,所占比例超过了50%。

临床症状: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故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之内(一般在12h左右),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大于20dB,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治疗时机:以前突发性耳聋被当做不治之症,现在来看,突发性耳聋可以治疗,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能在耳聋医院就诊;最晚也不要超过两周。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Hz处听力损失≥20dBHL。

2.高频下降型: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Hz(、、、、、、Hz)平均听阈≤80dBHL。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Hz(、、、、、、Hz)平均听阈≥81dBHL。

按照《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治疗方法: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

1.低频下降型:

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

②平均听力损失30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听力损失≥30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

推荐方案:金纳多+激素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ml+金纳多87.5mg静脉滴注,连用10d。

2.高频下降型:

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

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

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推荐方案:利多卡因+激素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ml+金纳多.0mg静脉滴注,连用10d;③0.9%生理盐水ml+2%利多卡因10ml静脉滴注,连用10d。

3.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

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

②糖皮质激素;

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

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推荐方案:均是金纳多+巴曲酶+激素方案效果好: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ml+巴曲酶5~10Bu,隔日1次,巴曲酶首次10Bu,之后每次5Bu,共5次,每次输液时间不少于1h,每次使用前检查血纤维蛋白原,如果低于1g/L,则暂停1d后再次复查,高于1g/L方可继续使用;③0.9%生理盐水ml+金纳多.0mg静脉滴注,连用10d。

预防突发性耳聋措施:

少熬夜,少加班

避免嘈杂噪音环境,以防耳膜过度刺激

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

避免服用导致药物性致聋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氯霉素、万古霉素等

良好的控制血压、血糖

预防感冒,多吃水果蔬菜

病因及发病机制

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

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异: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多为毛细胞损伤;平坦下降型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因此,建议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2.耳呜(约90%)。

3.耳闷胀感(约50%)。

4.眩晕或头晕(约30%)。

5.听觉过敏或重听。

6.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7.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检查

一、必须进行的检查

1.耳科检查:包括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及鼓膜等。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等。

2.音叉检查:包括Rinne试验、Weber试验以及Schwabach试验。

3.纯音测听:包括、、、、、及Hz的骨导和气导听阈。

4.声导抗检查:包括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

5.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验。

二、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其他听力学检查: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括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等。

2.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蛋白等。

4.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5.对伴有眩晕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

注:对于有设备噪声或较强刺激声的检查(如MRI、ABR等),除因怀疑脑卒中等紧急情况而必须立即检查外,一般不推荐在发病1周内安排检查。

治疗

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根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聋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低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而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推荐下列治疗措施。

基本治疗建议

1.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1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mg),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素。

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鼓室内注射可用地塞米松5mg或甲强龙20mg,隔日1次,连用4-5次。耳后注射可以使用甲强龙20-40mg,或者地塞米松5-10mg,隔日1次,连用4-5次。如果患者复诊困难,可以使用复方倍他米松2mg(1ml),耳后注射1次即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

3.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

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

5.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

6.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疗效判定

一、疗效分级

1.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2.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dB以上。

3.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dB。

4.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dB。

二、判定方法说明

国内外对突发性聋疗效判定的指标包括:①痊愈率;②有效率;③各下降频率听力提高的绝对值;④听力提高的比例;⑤言语识别率。本指南建议计算痊愈率和有效率。

全频听力下降(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需要计算所有频率的听阈值;而高频下降型和低频下降型只需要计算受损频率的听阈值即可。

预后

1.低频下降型预后较好,全聋型和高频下降型预后较差。

2.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3.发病一开始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

4.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5.复发主要出现在低频下降型。

6.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注:突聋有一定的自愈率,文献报告为32%-65%,但临床经验表明该数据可能被高估。相关研究对于突聋基本上没有分型,势必会影响自愈率的结果。从本次突聋多中心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各种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聋预后差异很大,低频下降型痊愈率可达到78.16%,而全聋型只有14.29%。因此必须进行分型,根据各型所占比例,才可能推算出总体自愈率。

医院特邀专家

张海利

主任医师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医院每月定期特邀专家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委。擅长诊治:急慢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腺样体肥大、急慢性中耳炎、耳聋、耳鸣等耳鼻咽喉疾病,同时可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等。

出诊地点:

医院门诊二楼耳鼻喉科

预约

(吉大夫)

找专家

到医院

(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q/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