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也即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为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根据西医学本科最新教材(第八版教材),应当统一地将其称为:分泌性中耳炎。按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到达8周以上者为慢性,本病是常见耳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与鼻窦炎、咽炎与鼻咽炎、腺样体肥大等病引起,由于解剖学因素与发育尝不完善,学龄前儿童更容易发生本病。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影响听力,在急性期往有耳痛、耳内胀闷阻塞感、耳鸣、自听过强(自己对自己讲话的声音感受很强,对外界的声音反而觉得隔了一层膜)。由于儿童不会主诉,容易病程延长,并导致较明显的听力减退而影响终身,因此是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要杀手,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也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有时也称为鼓室积液(或中耳积液),因为其病变往往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临床医生有时也称为咽鼓管阻塞等。如果病程尚短,可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如果病程较长(一般在8周以上),可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是怎样引起的?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因此,本病以冬、春季多见,成人或小儿均可发生。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力(如未及时抽液或切开鼓膜)、不彻底(如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或非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生而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也与低毒性感染(细菌性、病毒性)、变态反应,以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失调有关,影响到咽鼓管的功能状态不佳,此种情况下更容易导致病程迁延而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三、分泌性中耳炎有何病理变化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耳的病变,其病理变化主要在中耳。为了更好地理解,先简介中耳的解剖结构:
中耳分为鼓室、乳突、咽鼓管三部分。“鼓室”形如火柴盒,是一个空腔,约有2mL大小的空间。鼓室内有三个听小骨,以及韧带、神经。鼓室有六个面(内、外、上、下、前、后),外侧面是鼓膜,并与外耳道孔相连,前面借助于咽鼓管通向鼻咽部,内面紧邻内耳。三个听小骨以关节相连并在韧带的支持下组成一个链状,称为听骨链。听骨链的外侧端与鼓膜相连属,内侧与内耳相连属。声音(声波)就是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再传至听骨链,再传至内耳(耳蜗),由耳蜗产生生物电的冲动,经听神经传导至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咽鼓管”是一条管腔,从鼓室前上方通向鼻咽部。因此咽鼓管有二个开口端。鼻咽部的开口端称为“咽鼓管咽口”。正常情况下,空气从咽鼓管咽口进入,经过咽鼓管通道后,再进入中耳腔。咽鼓管的这种功能保持了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的一致,从而使鼓膜与听骨链在声音(声波)的刺激下能够自由地振动,保证听力正常。
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咽鼓管咽口的前方是后鼻孔,后内侧是鼻咽部的后壁,婴幼儿,腺样体附着于鼻咽部的项壁与后壁,与咽鼓管咽口相邻很近;咽鼓管咽口的下方就是口咽部,口咽部有腭扁桃体与咽侧索,咽侧索的上端与咽鼓管咽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鼻腔与鼻窦的炎症、鼻咽部的炎症、口咽部的炎症,都容易感染到咽鼓管咽口,使咽鼓管咽口产生炎症性肿胀、受压,或感染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如上所述,当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生之初,主要原因是咽鼓管受阻。此时,外界空气不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致使中耳腔内形成负压(此时鼓膜内陷),并由此进一步引起中耳腔内黏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产生鼓室积液;病变后期(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积液逐渐吸收后,积液过程中出现的蛋白纤维素就可能形成鼓室内某些部位的相互粘连,严重者导致听骨链活动受限;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鼓室内压力下降后,亦可导致鼓膜内陷,病情反复或程久者,鼓膜长期血液供应不良,从而产生鼓膜混浊、增厚、钙斑,或局限性萎缩,听力出现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耳聋程度若为传导性聋,最重者可达到中度耳聋;若出现混合性聋,耳聋程度可达到重度。
四、分泌性中耳炎有何症状表现,如何诊断?
(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者属新病,病程尚短,以耳内胀闷感、听力减退、耳鸣,或有耳痛、鼓室积液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可伴有其他症状。
在儿童患者,由于3岁以内的儿童往往不会主诉,所以较小儿童的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转变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在出现了明显听力损失后才衩大人所发现。
1、病史:多有近期感冒病史,或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咽炎等病史,在小儿可有腺样体肥大等病史。
2、症状:
(1)耳内阻塞感、自声增强:自觉耳内胀闷感,似有物堵塞,往往在打喷嚏、擤涕时有片刻好转;严重时听别人讲话不清楚(听力减退明显),多数人可以出现自声增强。所谓自声增强,是指自己讲话的声音觉得在耳内响,而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自己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而讲话时,就会有自声增强的感觉,可以体验一下。)
(2)听力减退:听力减退在此病中百分之百地存在,但程度轻重不一,总体上讲不是很严重。
(3)耳鸣(传导性耳鸣):一部分患者有低音调耳鸣,耳内嗡嗡作响,比较粗糙;或呈“卡嗒”声,以及其他声音的或状态的耳鸣,如吞咽、张口时可能听到耳内吱吱的响声。如果有鼓室积液,以同侧足跟用力顿地时可以听到耳内如有水在激荡的响声,或在自行咽鼓管吹张时出现耳内气过水声。
(4)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耳内疼痛感,但多不严重。
以上症状在儿童患者,可能主要是有耳痛、耳鸣(耳内有响声)时才可能注意到。因此,对于儿童有不经意的讲到耳部症状时(小儿患者不会表达,在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情况下,如果出现常欲抓耳朵的情况时,说明耳部不适或疼痛),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并尽早看耳鼻咽喉科,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1、病史:有急性中耳炎反复病史,病程较长,一般指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8周者。
2、症状:以耳内闭塞感、听力减退,或伴耳鸣为主要症状。急性复发时可伴有耳内痛感。
3、检查:鼓膜内陷明显,或呈混浊、增厚、萎缩改变;听力检查多呈混合性聋,声阻抗检查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压力呈B型或C型。
(三)鉴别诊断
临床上,若出现一侧中耳腔反复积液者,应注意排除鼻咽癌。对此,应进行鼻咽部的仔细检查,必要时进行鼻咽部纤维镜检查、CT检查、鼻咽部组织病理切片,以明确是否有鼻咽癌的存在。
注意事项
中耳炎患者一定要禁忌烟酒、禁忌辛辣、香料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清淡,不吃海鲜等鱼腥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预防感冒加重,以及避免耳朵进水。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若作者要求删除,我们第一时间执行,谢谢支持。
健康-
在临汾的广大朋友,如果您遇到耳鼻喉、等相关病患,医院问诊,我院是临医院,配备多名耳鼻喉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并且会不定期邀请北京、太原、西安耳鼻喉专家来院坐诊。
联系我们
-8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