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中耳炎治疗 >> 正文 >> 正文

中风病中医辨证选方概览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0-8-19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怔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喎斜等症状。

根据中风的临床表现特怔,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与之相近,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本病的发生,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差别,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脷,所以,临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改变而病重。

一、中经络

(一)风痰入络证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自,脉浮数。选方:真方白丸子、化痰通络汤。

(二)风阳上扰证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常以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治之。

二、中脏腑

(一)闭证

1.痰热腑实证

主症: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语言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头痛目眩,咳痰,痰多,腹胀,便干便秘,数日未行,舌质红或黯红,苔黄腻,脉弦滑。方用星蒌承气汤。

2.痰火郁闭证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可以羚角钩藤汤或羚羊角汤加减化裁治之。

3.痰浊郁闭证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临床常用涤痰汤、苏合香丸等方剂治疗。

(二)脱证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脱证为中风危象,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有离别之势,正气虚脱,心神不收,故见忽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手撒、舌痿、大小便失禁等五脏败绝的危症,呼吸低微,多汗不止,四肢厥冷,脉细弱而微等均是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

常用参附汤或生脉散加附子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本文摘自《中医脑病方药应用》,文中证型分析、用药剂量及方解可购书查阅,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脑病方药应用》,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的总论主要介绍中医对脑和脑病的认识、中医脑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突出治法及方药应用特点;分论系统介绍10余种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药、病案简析和医论选录等六个方面。本书的主要特色是突出方药的运用,不但在总论中强调中医脑病的总的治法,在分论各个不同的脑病中又强调了针对本病的方药运用,并配有不同证候对应的若干方剂。全书内容结构完整,实用性强。

编辑推荐

从实际运用着手,系统讨论中医脑病方药应用,内容完整,结构清晰。

作者简介

王蕾,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脑病方药应用》,作者:王蕾,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胆石症汉方治验●中医脑病治法及常用方药大全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6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