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有慢性中耳炎,平时还好,每次上火、感冒时流些脓水,听力没受影响,就没太在意,也没想着把这病彻底治好。当患者听力出现减退现象,才想到找医生检查,这时已经出现了中耳炎并发症——脑膜炎,可就不是小事了。
中耳炎是导致听力损伤和耳聋的主要因素之一,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大类,两者又分急慢性。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就是分泌性中耳炎,多是耳咽管发生急性堵塞,其通气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主要症状为:耳内发闷、有堵塞感,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说话瓮声瓮气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鼓室,引起鼓室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症状为耳痛流脓,听力减退,头晕、发热等。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就是不化脓,耳朵有些闷,听力下降,是由耳咽管经常不通畅或堵塞,造成鼓室分泌物出不去,黏膜变得肥厚,时间长了很容易发展成耳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不仅损害听力,还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为什么容易出现并发症呢?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中耳的构造比较复杂,其耳腔容积不过2毫米,里面有听骨链和面神经,由于中耳炎的长期侵蚀,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中耳的顶壁是很薄的骨板,与大脑相连,容易引起脑膜炎;其底壁也是一层骨壁,和颈内静脉紧密相连,细菌的侵入就会引起颈内静脉血管发炎;其前壁是耳和鼻、咽的唯一通道,慢性鼻炎和咽炎的诱因也多出于此,此外,中耳炎还可引起眩晕、面神经炎、水肿,以致出现口歪眼斜、面部麻痹等。
早期的中耳炎,常被患者忽视而失去最佳治疗时间。海之声听力提醒您,若出现听力减退、耳聋、耳鸣、耳塞等症状,首先要明确是不是中耳炎所致,以免没有对症用药而延误时间。一旦迁延成为慢性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增添不少的麻烦。洗头、洗澡时一不小心耳朵进了水,就会出现流脓,甚至散发臭味让人无法靠近,久而久之听力丧失……
对于部分慢性中耳炎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但是,不少患者手术后出现了反复发作的现象,症状也较手术前更为严重,专家称,这是因为手术虽然去掉了病灶,但耳内局部免疫调节能力并没有提高,再次感冒、上火后又造成复发。因此,治疗一定坚持用药巩固,杜绝复发。对于手术后听力不能提高人群,可以考虑配戴适合听力的助听器及时获得言语声刺激,保护残余听力,提高听觉灵敏度,可延缓听力功能衰退,也可最大程度上保证生活质量。
幼儿中患中耳炎的概率很高,通常表现为耳痛、耳痒,流脓水,甚至有血丝,还有可能伴有发热、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容易哭闹,经常抓耳、挠耳朵,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对声音反应表现的比较迟钝,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导致听力下降,直至耳聋。除此外,不当用药、脑部外伤、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脑髓炎、腮腺炎等都有可能致聋。
我国目前有好几千万的听障儿童,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尽早发现,以至于没法再通过治疗恢复听力。作为母亲,孕期不但要做好产前筛查,产后再次筛查也很重要。另外孩子入园体检,都是筛查孩子问题的重要机会。因为幼儿致聋的因素比较多,建议最好每年带孩子进行一次听力筛查,等到孩子满10岁。
除此外,尽量减少甚至禁止孩子过早使用耳机,不得不使用的时候,每次最多40分钟,而且音量要适中。在给孩子洗澡洗头发或者游泳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污水进入耳朵,最好给孩子配戴大小适中、软硬合适的耳塞。如果发现孩子耳朵有炎症或者有盯状固体时,医院耳鼻喉科请医生处理,不可私自在家处理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zl/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