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分类有很多,孩子最常见的是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小孩急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儿童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急性中耳炎继发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的急性发作。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耳痛、耳闷、听力下降,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穿孔后患耳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儿童可伴高热,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严重的会导致耳聋。
“小月龄的宝宝常常表现为情绪烦躁、脾气突然变大,抓耳朵、拍头等。医生检查患儿的耳朵时,可以看到鼓膜红肿充血,有的甚至可以透过鼓膜看到中耳腔的脓液。治疗方法一般是耳朵滴药和鼻子喷药双管齐下,为啥鼻子也要喷药,因为人的耳、鼻、口腔是相通的,大部分中耳炎都和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有关(所以科室叫耳鼻喉科),滴耳是治标,喷鼻是治本,如果宝宝伴随发烧,还需要服用退烧药缓解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也和鼻子有关,最常见是宝宝得了鼻窦炎,肿胀的鼻腔粘膜将咽鼓管(连接鼻腔和中耳腔的管道)的鼻咽部开口堵住了,不仅中耳腔的液体不能顺利排出,而且耳部气压也得不到平衡,使得中耳腔负压,导致中耳粘膜中的组织液深入空腔,于是就形成了积液。积液导致声音传导不畅,继而引起听力下降,可见分泌性中耳炎不会导致耳聋,只要把积液排出,就能恢复听力。”----------治疗一般是清洗鼻腔后喷药,口服促进鼻涕排出的药物。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家长,喂奶姿势不当也是引发宝宝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宝宝仰卧位平躺吃奶,吸奶期间有溢奶情况后也只是擦干嘴巴附近,这样会增加宝宝患上中耳炎的风险。因为宝宝的中耳还没有完全发育,咽鼓管的肌肉收缩力量也比较小,咽部里面的液体很容易流入中耳,因此中耳炎就容易出现。所以,家长在喂奶姿势上一定要多多留心。建议抱着孩子呈半坐位,头高脚低。这样能有效预防吐奶和降低中耳炎的发生率。完
感谢阅读,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可跳转原文)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fb/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