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已成为宝宝常见的疾病,数据显示,62%的宝宝曾在1岁以内患过急性中耳炎,3岁以内宝宝患中耳炎的比例竟达到了83%,中耳炎临床上发病率仅次于感冒。
宝宝中耳炎的症状
宝宝有抓耳朵、蹭耳朵、揉耳朵的动作,并且伴有哭闹、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有时可以看见脓性黏液分泌物流出耳外。
稍大一些会说话的宝宝会吵耳朵不舒服,或者一碰宝宝耳朵,就会疼得哇哇直叫。
宝宝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宝宝中耳炎的原因
引起宝宝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平躺着喝奶/饮料平躺着喝奶或者喝饮料,液体会从宝宝鼻咽部,顺着婴儿短平的咽鼓管流入中耳鼓室,引发中耳炎。2、耳朵进水引发感染平常我们洗头洗澡或者游泳的水,会通过外耳道口进入耳道,但是由于鼓膜的存在,液体不会直接进入中耳。不过,由于泳池人较多,如果卫生不到位,水中的细菌、消毒剂之类的,就可能通过鼻、口进入中耳鼓室,引发中耳炎症。3、宝宝自身生理结构原因宝宝咽鼓管较短,且平直、口径较宽,这样的结构差异,加之本身的抵抗力较成人较弱,导致了小儿更容易患中耳炎。4、掏耳朵小孩子耳道皮肤比较细嫩,家长在给孩子掏耳朵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擦破外耳道壁,可能就会引起感染,蔓延到中耳炎症。5、呼吸道感染所致宝宝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如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鼻咽分泌物增多,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成为引起化脓性中耳炎。6、鼻、咽扁桃体炎症长期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也是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
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1、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坚持锻炼身体。2、防治呼吸道感染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在感冒期间鼻腔内的分泌物会增多,此时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
孩子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尤其是对得过中耳炎的儿童更要引起重视。
3、注意耳部卫生和保持耳部干燥游泳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若不慎将水流进耳朵里,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4、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时适当地处理小儿肥大的增殖体,要及早医治。得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5、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毒内攻。平时,也应该多吃一点清火败毒的食物,如金银花露、绿豆汤等。
6、避免婴幼儿呛咳给孩子喂奶时避免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通过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感染。
7、避免耳外伤如给孩子挖耳朵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耳内的皮肤黏膜而引起感染。中耳炎治疗方法
急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若诊断为急性中耳炎,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或通过其他途径应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照医嘱,即使耳朵不疼了,也要按规定天数服药。如果宝宝伴有发烧或耳朵疼痛难忍,可以服用美林缓解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除去中耳积液,及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喷剂等。
看了这篇文章,家长们是否有收获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科学育儿从现在做起,更多婴幼儿育儿干货尽在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