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
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尤其是少儿容易中招
那么,该如何预防?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
一份常见的夏季传染病防控小贴士
宝爸宝妈们要认真看啦↓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3~6月份。
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中耳炎、腹泻、肺炎、脑炎等合并症,甚至危及婴幼儿生命,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的飞沫传播,也可由衣服、玩具等间接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
常侵犯2~15岁的儿童,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为非化脓性,触之有弹性和疼痛感,民间称之为“猪头肿”。
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腮部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而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
水痘
传染性很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打败手足口病大魔王作战计划
战斗目标:抵抗肠道病毒入侵,打败手足口病大魔王
战斗对象:肠道病毒
战斗人员:宝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所有人
战斗装备:清水、洗手液、沐浴露、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等,75%乙醇和5%来苏对肠道病毒无效
间谍人员:被病毒感染的人,包括确诊和隐性感染的儿童,隐性感染难发现,危害大
病毒入侵线路
线路1: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线路2: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线路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战斗方式
由于手足口病尚未有特效药,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因此预防是打败手足口病大魔王十分重要的战斗方式。
1、接种疫苗: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2、避免接触被感染的儿童,高发期为5~7月,期间减少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游玩,外出期间带上清洁用品,例如湿纸巾、免洗洗手液等。
3、爱干净、勤洗手:养成宝宝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洗澡的习惯,宝宝的枕头被套、玩具等定期清洗消毒,家里要经常通风。
4、饮食清淡,保证每日足量的水分摄入,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zeycq/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