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老人中耳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儿童夜间耳痛要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2-2-14

儿童夜间耳痛常常是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的主要症状。多继发于1-2周前的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儿伴有腺样体肥大。其病因是由于鼻腔及鼻咽部的炎症影响中耳及咽鼓管,导致中耳粘膜卡他性炎症,同时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障碍所致。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耳痛往往只持续1-2天就会缓解,但并不代表疾病已经痊愈。此时通常进入症状隐匿期,患儿多无症状,但出现中耳稀薄的积液与鼓膜的内陷,与正常鼓膜完全不同。

图1.鼓室积液:透过半透明的鼓膜可见鼓室内有琥珀色液体和数个小气泡。

图2.鼓膜内陷是由于鼓室内气体慢慢被吸收,又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得不到补充形成的。明显的鼓膜内陷会出现听骨“塑形”,鼓室内仍可见少量积液。

此时进行听力测试可表现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与B型(平坦型)鼓室压力图。

图3.平坦型鼓室压力图提示鼓膜活动度缺失。

图4.当听力图上两条线分开时提示出现气骨导差和传导性听力损失。

再经过数周如果咽鼓管功能不能恢复,中耳积液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变的越来越粘稠,像胶冻一样,称为“胶耳”。

图5.一例胶耳患儿术中从鼓室内吸出的粘稠胶冻样积液。

此时年龄较大的孩子会有耳闷、听力下降的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会出现呼之不应,听声音开大音量的行为。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药物治疗2个月无效,或形成“胶耳”,则需要通过一个小手术吸除中耳积液并放置鼓膜通风管6-12个月。

图6-7.不同形状的鼓膜通风管

待患儿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风管。部分中耳积液并不粘稠的患儿也可以仅进行没有创伤的咽鼓管球囊扩张(图6),而无需鼓膜置管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了长期戴管有中耳感染及遗留鼓膜穿孔的可能性。

图8.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

本文内全部图像均为原创,欢迎下载使用,不会有版权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9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