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耳痛、耳流水、耳闷、耳鸣的经历,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是能忍则忍,冠以“上火”之说,却不知,在这些发生之前,“中耳炎”已不邀而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其症状反复,迁延不愈,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困扰。那么,如何科学规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中耳炎呢,今天小编为您答疑解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重者炎症可达乳突骨质。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
病因: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恰当而彻底的治疗,或治疗受到延误,以致迁延为慢性。
(二)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膜及骨质,组织破坏严重者,可延续为慢性。
(三)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
(四)鼻部和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
(五)鼓室置管是否可并发本病尚无定论。
(六)乳突气化不良与本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分型:
单纯型。为最常见类型。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
骨疡型中耳炎又称肉芽型中耳炎。常为重型急性坏死型中耳炎未愈所致。
症状:
1.耳溢液,耳内流脓可为间歇或持续性。
2.听力下降,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型听力损失。
3.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由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在将穿孔贴补后耳鸣可消失。
内镜表现:
影像学表现:
治疗:
1.病因治疗:治疗上呼吸道的病灶型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局部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3.药物治疗:引流通畅者,首先局部用药。引流不畅者,可清洗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液。炎症机型发作时,要全身应用抗生素。最好用药前做细菌培养基药敏试验。
手术治疗:
中耳有肉芽或息肉,CT示乳突,上鼓室等有病变者,应作乳突路径鼓室成形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中耳炎症已完全吸收,遗留估摸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者,可行单纯鼓室成形术。
常见误区:
1.耳朵“流水”就一定是中耳炎。
除中耳炎以外,外耳道炎,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也有流脓表现。
2.中耳炎发作时,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首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作时,不排除合并真菌感染可能,一味口服消炎药物会使病情加重。其次,中耳炎致病菌繁多,口服药物为耐药时,病情易迁延不愈,需完善耳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定量,做到“有的放矢”抗炎治疗。再者,中耳炎由鼻咽喉部其他疾病引起时,需联合鼻喷剂及黏液促排剂等药物,达到因病施治。
3.耳朵流脓时,不宜手术。
以前,受医疗水平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确实需要手术治疗,必须停止流脓半年方可,否则影响手术效果。如今,由于耳科显微技术发展,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即使在流脓期,也可实施手术。
4.耳朵流脓及疼痛症状消失,中耳炎就治愈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可通过抗炎及外耳道冲洗换药,达到流脓及疼痛症状消失的疗效。但由于反复发作的中耳炎长合并胆脂瘤鼓室肉芽或听小骨破坏等并发症而进一步破坏正常中耳结构,故此类患者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而双侧乳突CT的检查对于病情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供稿:耳鼻喉科
编审:党政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