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耳炎症状 >> 老人中耳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你吃的药,真的有效吗

来源:中耳炎症状 时间:2021-10-9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3349.html
医院订阅哦!文章来源:果壳网谣言粉碎机小组《药闻药事》编辑,GaoYi提供原标题:来介绍一下现代医学是怎样确定药物疗效的

人类有着很长的用药历史,当中有从古时保留下来的药方,也有使用最新技术开发的新药。那么,用药者们是怎样知道一个药是否有效呢?现代医学对于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解答的呢,为什么?下文将会简单地为各位介绍一下。

0.开宗明义

为了避免语义不明造成各位的困扰或误解,我先解释以下稍后可能在文中出现的词语,并将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词语的一般说法。如果出现了这些一般说法,请按以下解释理解。

(疾)病:广义上指有某些因素引起的人体不正常状态。医学上根据造成不正常状态的原因有进一步的细分。

化学药:根据化学理论制造的药物,成分明确,一般称西药。

生物制剂:可以是蛋白质、抗原和灭活抗原等,代表性产品是疫苗,一般也称西药。

草药: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包括这些植物的汁液、干制品。不少民族都有使用草药的历史。西方传统医学在这方面有一本重要的著作《药物学》。

中医(理论):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建立在五行学说之上。

中药:1.中国古代医学历史上使用过的药物,包括根据经验获得的和根据中医理论获得的;2.根据中医理论选择、调配的药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以植物为主。被用作中药的植物也被称为中草药。

解释2为目前主流理解,但是有时会被偷换为解释1,解释1包含解释2。我在使用这个词时会进行注明。

中医(师):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医疗活动的医生。一般不指五行学说确立以前实施医疗活动的中国医生,但也有不作说明直接把这部分医生包括进去的情况。我在使用改词时仅指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医疗活动的医生。

西方传统医学:以体液学说为代表的西方古代医学体系。

现代医学: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医学体系,从西方发展并传入中国,一般称西医。

西医(师):中国大陆对于学习现代医学理论,并据此实施医疗活动的中国医生的称呼。不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医学体系下的医生。

1.怎样才算得病了?要分清症状和疾病

各位思考过这个问题吗?怎样才算得病了呢?

蹲下起来头晕算病吗?湿身吹风打喷嚏流鼻水算病吗?油炸食品吃多了嘴唇起泡、咳嗽算病吗?

因为我们平常是不会头晕、打喷嚏、流鼻水、喉咙痛的。所以这些似乎都是病。尽管我们经常和疾病打交道,但当你静下心来想想,会发现,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得病了。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病了,但是其实在医生看来,那根本不算病。

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总是是在不断改变,争议也从未间断(比如亚健康说法的提出)。很多以前以为是病情况,现在被认知仅仅是症状,病在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病,由于医疗设备的进步而被发现了。

就以我们最熟悉的感冒作为例子吧。人们往往认为,打喷嚏、流鼻水就是感冒了,但是实际上,打喷嚏、流鼻水和感冒没有必然联系。感冒并不是一定会让人打喷嚏和流鼻水,有大约25%的人在被感冒病毒感染后是不会出现症状的。

另一方面即便没有感冒,也是会打喷嚏和流鼻水的。比如人感到冷的时候,由于鼻粘膜受到刺激,就会打喷嚏和流鼻水。如果你很用力打喷嚏,或者拧鼻涕,很可能会继续刺激甚至伤到鼻粘膜,让打喷嚏和流鼻水的情况持续。很多人这时以为自己感冒了,病了。但是很遗憾,他们仅仅是在打喷嚏和流鼻水而已,并没有得病。让鼻子休养一下,很快症状就会消失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无意在这里展开,这一小节,我需要说明的问题只有一个:认识疾病,是治疗疾病的第一步。现代医学一个重要的认知,就是明确地把症状和疾病分离。对于感冒的认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2.自愈性疾病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过着的是没有药物的日子。这些动物,和我们不会用药的祖先们,是怎样对抗病魔,繁衍至今的呢?

这一切得益于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和免疫系统。这套强大的系统可以抵御体外的细菌和病毒,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细菌、病毒消灭掉。对于很多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单靠身体的免疫系统治愈。而事实上,很多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只能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抵抗,并没有治疗的方法。而轻至皮肤损伤,重至骨头折断,人体都是有能力修复的。

总之,能够靠免疫系统搞定的疾病,就是自愈性疾病。对付这些病,你不用打针吃药,只要好好休息就能够痊愈了。

最典型的自愈性疾病就是感冒。

当然,这些系统不是全能的。对于严重的损伤、大量的出血身体就无修复了。而自愈性疾病是有发展为更严重疾病的可能的,因此如果症状长时间(比如一周)没有消失,甚至恶化,就要去找医生了。

感冒就会因为细菌感染而恶化为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炎症。

3.安慰剂效应

这是现代医学一个重大的发现:对于没有效用的物质,也可能让病人觉得病情有好转。这个比例大约是30%。

比如说,你找来个病人,然后给他们外形像药的淀粉片,告诉他们这是最新的药物,已经证明对他们的病有很好的效果。服药后,大概会有30个病人跟你说,这药真有效,他们觉得病好了不少。

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往往源自于病人对于药物的期待让他对自己身体情况进行不符合实际的评估。因为实际上病情往往是不可能靠自我感知确定的,所以这更放大了安慰剂效应的影响。

现代医学反对用安慰剂效应进行治疗。原因在于,安慰剂效应是建立在欺骗之上的,这会阻碍医生和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其次,很多情况下安慰剂效应只是使病人感觉良好,病情实际上并没有好转,这会使得病人的医治被延误了。

4.这药有效吗?一般人的做法

一般人判断一个药是不是有效,想法是很简单的:一个人病了,吃了药,然后病好了,这就说明药有效。

从人类开始用药,到现代医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检验体系之前,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干的。

看过上述的内容,你肯定会发现这个判断是有问题的,分析如下:

1、这个人真的病了吗?根据什么判断他真的病了?是什么病?

2、病真的好了吗?根据什么判断是真好了,而不是仅仅是他个人的感觉?怎么知道病是药治好的,而不是自己好的?

如果你想到这一步,那么很容易就能想到解决的方法来判断这药是不是有效了。

1、多找几个同样症状的人,一个没病,总不会个个都没病吧?

2、把人分两组,一组给药吃,一组不给药吃,之后看看结果,如果都好了,就是自己好的啦,如果只有吃药的好了,那就是药有效了。如果反过来,不吃药的好了,吃药的反而没好,糟糕,这药有毒!

3、重新再找来两拨人,一批给药吃,一批给安慰剂吃,看看什么情况,就知道是不是安慰剂效应了。

怎样,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是不是就可靠得多了呢?这已经有点现代医学方法的雏形了,但是还不够严谨,主要有以下的问题:

1、没有分组的标准,如果你把病情轻、身体强壮的分一组,病的就要死的又分一组,然后让病情轻的吃药,那么就算吃药的一组都好了,显然也不能说明问题。

2、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安慰剂必须是要病人不知情才有效的,如果一拨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真药,另一波知道自己吃的是假药,那么就没有对照意义了。

3、作为判断者的你有偏颇。如果你希望药是有效的,在观察和下结论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把只是觉得精神了的吃药组病人当好转了,把觉得好多了只是睡多了身体还有点硬的安慰剂组病人判定为没有好转。

那么,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5.这药有效吗?现代医学的做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现代医学提出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这个试验有三个要素,分别是:

随机:把病人以随机方式分组,消除组间的分别。这里的随机分组并不是随便分,而是使用制定好的随机数表来进行划分。形象点的说法就是,让每个病人都掷骰子,把双数的分一组,单数的分一组。

双盲:病人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个组,此为一盲。来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的人不知道病人是哪个组的,此为二盲。这双盲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偏颇。而分组的情况掌握在不和实验人员接触的第三者手里。

对照:实验起码要分两部分,一组吃药,一组不吃药,最好还能设安慰剂组。这样通过对照才能知道吃药的有多少人好了,不吃药的又有多少人好了。如果好的人数没啥差别,就知道这个药其实无效。

当时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上的要求,但是也足够让你对此有个基本的了解了。

6.这药有效吗?美国FDA的做法

FDA的药物临床试验号称全球最严,不少发达国家都认可,只要你能过FDA的认证,你这药就打入世界市场了。

那么FDA的验证有多严,是怎样做的呢?

首先,对于化学药,FDA命令要求明确有效成分,要有详尽的药理、药物动力学、毒性试验等等报告。

也就是说,FDA要你在做实验以前,说明你这药里头有什么,这些成分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哪个成分是用来治病的,为什么能治病,要吃多少、吃进去多久才能起效,起效以后会会代谢成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害没有,多久会排出体外,能排出多少,剩下的会怎么样,这药吃多了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不能吃……等等等等。统统要给FDA打报告。对于现代的制药公司,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就是根据病因来设计药物的,他们也有资金来做这些事前的工作。

但是对于草药就问题大了,这些根本没法做。怎么办呢?其实FDA也是有人情味的,目前FDA已经不要求草药明确成分和药理了,只要是没啥毒性就好了,至于有没有效,往后才见真章。

准备都做好了,接着要怎么干呢?FDA的临床试验分为3期,是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别有不同的用意:

1期临床是观察药物急性毒副作用的。可以找病人,也可以找健康的人,人数一般是20~人。主要工作就是看看药物有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一般做几个月就结束了,没出问题的话就转入2期。

2期就是初步观察药物的疗效。找来的当然都是病人,~人。这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观察药物是不是真有疗效。一般做几个月到两年不等。如果初步确立有疗效,就可以入3期了。

3期就是最大最难的挑战,用意是明确药物是不是有效。0~0个病人,持续一年到四年。最后这关都撑过去后,恭喜你,这药就被国际承认为“有效”,可以申请上市了。

上市以后,FDA还会持续观察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出现问题就会马上召回。这个阶段也叫第四期临床试验。这个期间除了要面对FDA,新药还会被其他研究机构拿去做试验,一个不小心被发现有什么问题,近5年的临床试验和可能上亿的研究经费就打水漂了。

在美国,研发一款新药到上市,平均耗时8年半,耗资上亿美元,小公司根本无法玩。所以别因为听到欧洲的草药注册费用要几百万就震惊,对比起制药的高昂成本,这不过是小钱而已。

7.这药有效吗?你的看法

看完上面的介绍,不知道你对于药物疗效的看法有没有新的认识呢?你可以回头想想,当初你认为一个药有效,有考虑到误诊、自愈性和安慰剂这样的问题吗?

如果能够让各位重新思考,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警告各位网友:本文只是粗浅的介绍了现代医学对于药物疗效判断依据及设立这些依据的理由,不涉及具体临床病例或任何医疗建议。文中虽然提及普通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可以不吃药痊愈,但是打喷嚏、流鼻水等症状是可以由流行性感冒,咽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多种严重疾病导致。作为患者。我们没有任何手段判断自己所得的仅仅是普通感冒。

因此,如果轻微的感冒症状持续一周以上,甚至出现咳嗽、发烧等恶化情况,医院求医并根据医嘱接受治疗,单靠自行服用症状缓解药物(俗称感冒药,也包括退烧药)而不求医是很危险的,更不要滥用抗生素。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朋友学习,更多精彩分享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9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