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问答: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
1、中耳炎的类型中耳炎是儿童的高发病,中耳炎的病因病理是多因素的,包含免疫反应、咽鼓管功障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等。
儿童中耳炎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急性中耳炎,又细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危害婴幼儿期中耳炎可能给患儿造成终身的影响。首先影响患儿的听力,直接影响在言语发育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言语信息,影响了言语的发育。孩子得了中耳炎最好是做这些检查,也是儿童中耳炎通用检查项目:
比如耳镜及鼓气耳镜检查、听力学评估。听力评估检查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行为测听和客观听功能检查,其中客观听功能检查至少包括听觉诱发电位和中耳声导抗,必要时可行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或颅脑磁共振成像。
3、中耳炎的治疗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局部治疗可用抗炎止痛类药物、如苯酚滴耳剂,鼻腔用减充血剂,或局部理疗。
全身治疗包括诊断明确没有并发症,随诊有保障的患儿可以不用抗生素,采用观察疗法;需用抗生素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生素;48-7小时的初期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应重新评估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局部治疗,比如清洁耳道,引流脓液,应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但禁用耳毒性药物;全身治疗,比如酌情使用抗生素,疗程不少于7天。
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发病3个月内的需要密切观察。建议-4周随诊1次,酌情对症处理。需要外科治疗的情况如下:
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伴有高危因素,如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患儿宜尽早手术;
还有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dB或更差;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采用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积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局部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但禁用耳毒性药物;
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酌情行病灶清除,保留或重建听力。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以获得干耳,酌情行鼓室成形术。
4、总结早期的观察适用于大多数中耳炎儿童;对于被确诊为急性中耳炎的两岁以内的患儿,建议使用抗生素。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合并症、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对自发性渗出液的预期估计。
推荐的手术方法有鼓室置管术、腺样体刮除术等。然而,到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需要探索新的、基于现代中耳炎的病因病理理论的有创意性的治疗方法。
本文早些时候,今日头条问答首发,部分内容已微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