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是李建江大夫在临床运用师父肖相如先生讲的《伤寒论》特异性方证的一些经验。医院校毕业,扎根基层20年,跟师学《伤寒论》后,已停止门诊输液,治疗感冒发烧基本一付见效,中医给他的诊所打开了新局面。
—1—
跟师父肖相如先生学习《伤寒论》后
我停用了抗生素
如果遇到发热的儿童患者,尤其是反复高热的儿童患者,作为基层医生,我们是怎样处理的呢?
首先,我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引起儿童发热的几种常见病。其中最常见的应该冬春季节发生的外感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
另外,儿童发热还见于一些传染性疾病,如幼儿急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麻疹、水痘等。
下面,我们先谈一下感冒引起的发热。
一般说来,儿童受寒感冒后,开始的时候会出现“发热、不出汗、怕冷、面部涨红、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痛”等症状。
有些婴幼儿会出现手足发凉的寒厥表现。测体温多数会达到38度以上,甚至达到40度。触诊患儿额头及胸腹皮肤干燥,灼热烫手。
这种情况在伤寒论中是典型的麻黄汤证!属于伤寒太阳表证阶段。
这种患儿我们只要给予解表散寒的药,包括麻黄汤等中药,以及西药布洛芬等退烧药,达到汗出热退的目的,也就是麻黄汤的效果,病也就好了!
因为服药以后汗出的话,表寒解除,寒邪被祛除体外,患儿就会热退身凉,诸症缓解。
出汗以后,一般患儿精神转佳,食欲恢复,马上要吃东西,测体温也正常了,病就好了。
像这种普通感冒,处理起来比较简单。我们大多数基层医生,多用西药退热。
比如布洛芬混悬液、臣功再欣、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口服,或者肛门塞入退热栓。
或者打针、输液,加入地塞米松、氨基比林,以及头孢、青霉素、阿奇霉素、利巴韦林等药物,最终达到使患者汗出热退的目的。
而我在跟师父肖相如先生学习了《伤寒论》后,我的诊室就停止输液了。
因为我认识到——外感寒邪以后,在病没有发生传变之前,最主要的是用汗法,达到汗出而解的目的,病就好了。
正所谓“善治者治皮毛”!
所以,大一点的孩子我给他用麻黄汤口服,小一点的孩子就用麻黄汤直肠用药。
或者,在大椎、神阙、膻中穴中药贴敷,或者配合在耳尖、大椎、少商、商阳穴针刺放血,效果也很好。
只要达到汗出的效果,在表的寒邪得以解除,患者热退身凉,大多一次而愈!
—2—
患者高热不退或反复高热,抗生素疗效差,促使我寻求中医方法来解决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一下高热不退或者反复高热的患儿,该怎么处理。
反复高热的儿童患者,相信大家经常在临床中见到,比如这几年春夏季节流行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以及冬春季节的流行性感冒。
这几个临床常见病都会有患儿出现高热,用退烧药后热退不彻底,过几个小时又会发热,而且抗生素无效,在临床用药处理比较棘手。
我没学中医以前,一般按照西医思维,先用激素和解热镇痛药退热,如果又发热,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高,就会应用抗生素。
还不好转,就另外换一种抗生素,合并应用抗病毒药。比如,一开始用青霉素,过两天用头孢,再不好就用阿奇霉素。
总之,明明知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又不能不用,怕有细菌继发感染。
同时,也有很多患者家属要求应用抗生素消炎。这样,就推动了抗生素的滥用。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好。有些患儿迁延不愈或者病情加重,医院住院,又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
—3—
我从中医角度重新思考
疗效显著提高
我跟师父肖相如先生学习了《伤寒论》后,对这类反复发热的患儿,重新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观察,发现他们都有这些共同特点:
1、一开始发烧,用了退烧药以后,也出汗了,体温也降到37度左右,但是过了三到五个小时以后,又开始发热,再用退烧药还有效。
2、但是过了几个小时,就又开始发烧,有的孩子甚至一天之内应用三次以上退烧药。
3、患者过来就诊的时候,皮肤湿润,汗出津津,体温在38度以上,舌苔白厚或者黄厚,脉浮大有力。
回顾《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需要说明一下,条承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
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似三阳并病之候,但有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的里热炽盛的表现,汗、下、温针皆为误治。
如果伴有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说明里热仍炽,并有津伤,应用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条: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中这些条文提示我们——
汗出表证已解,仍发热,脉洪大或者滑实,说明里热炽盛,病在阳明,已不在表。
或者是感受温燥邪气,同时患儿有食积内热,两热相合,肺胃俱热。
此时就应该清里热为主,因汗出多,气耗津伤,也要兼顾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一般用药一付,即可退热,两天就可痊愈。
—4—
西医治不好的感冒发烧
中药一付见效
下面,我举几个病例,供大家参考。
病案一:
这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感冒后,反复高热3天,口服“臣功再欣”后出汗,体温降到37℃左右,大约五个小时以后又开始发烧,体温可升到39℃以上。
当时看孩子头上有汗,测体温38.7℃,面色潮红,舌苔黄厚,脉急促有力。
给予白虎加人参汤两副,竹叶石膏汤一副。
电话随访,服药一次后安睡,醒来后体温37℃。
服完第二服药,体温将至36.5℃,精神如常,服完第三副药,未再发热。
病案二:
这是一位11岁的男孩,反复发热两天,自服臣功再欣,上午服药后汗出热退,下午又开始发烧,下午加服阿莫西林,晚上又开始发烧。
给予白虎加人参汤,服药一次热退,体温36.8℃,服完第二副药就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了,未再服用第三副药,观察三天未再发热,痊愈。
病案三:
这位患者是一名成年人,40岁,在工厂上班,发热39℃,咽喉疼痛,乏力,思睡,自服三九感冒灵,无效;又加服阿莫西林、罗红霉素,仍然无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lrzey/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