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应高度警惕鼻咽癌!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
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
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测听方法。一般认为,如鼓室导抗图为B型,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
鼻咽部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均可直接压迫、堵塞咽口,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肿胀等从而引起本病。
鼻咽癌表现:典型的鼻咽癌早期症状可为涕中带血、颈部包块。但有些患者耳部症状先于上述症状,故对于反复的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进行鼻咽部检查:成人患者,用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鼻咽部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情况,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对于单耳分泌性中耳炎,特殊地区患者(如广东广西地区),应高度警惕。
有时候癌肿在鼻咽部的黏膜下潜行,鼻内镜检查在早期不易发现。对于高度可疑者需进一步检查:颞骨或鼻咽部高分辨率薄层CT或MR。单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经过治疗无效,应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如鉴别诊断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者,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可了解中耳情况,将CT片调到软组织窗时可观察鼻咽部及咽旁间隙有无占位。必要时需进行CT增强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
欢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ningstudio.net/jxzey/9450.html